108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成大一舉囊括7席

學術界年輕學者的最高榮譽-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國立成功大學108年7位學者其研究成果兼具創新與突破,獲得肯定。分別是口腔醫學所助理教授吳尚蓉、材料系副教授林士剛、環工系副教授侯文哲、電機系副教授高國興、物理系副教授梁永成、醫學系皮膚科副教授許釗凱、地科系助理教授陳佳宏。 

吳大猷紀念獎設立目的在培育青年研究人員、獎助並鼓勵學術菁英長期投入學術研究與持續提升學術表現。科技部從當年執行專題研究計畫的主持人中,遴選42歲以下,研究成果優異的副教授、副研究員或相當職級以下者。

口腔所助理教授吳尚蓉研究主題為低溫電子顯微鏡及三維結構重組技術解析巨分子(如蛋白質、病毒等)結構。在登革熱的研究中,團隊發表全世界第一個登革類病毒立體結構,類病毒特殊的鬆散結構,引發廣泛性交叉反應中和抗體。在腸病毒研究方面,解析從結構來探討基因突變如何影響病毒特性。

材料系副教授林士剛的學術專長為「計算熱力學輔助新材料設計與新製程開發」,以電腦輔助材料計算方法,加速新材料開發到商品化與新製程優化到大量生產的時程外,並釐清奇特現象背後的材料機制。林士剛自我許期為台灣培育新世代頂尖科學人才及發展尖端材料科技,回饋國家與社會。

環工系副教授侯文哲的研究主要在探索新興(奈米)化學物質的環境宿命、遷移及毒性,研發奈米科技於光電催化反應,應用於去除環境新興污染物。侯文 哲認為,做研究的初心是對第一手發現自然奧秘的喜悅,從自己動手做到現在引導學生領略研究的過程,除了教學的責任外也傳遞對環境工程與科學研究的興趣,期望學生在國際舞台上有發揮的機會,對社會有正向回饋。

電機系副教授高國興的研究重點為奈米電子之量子傳輸模擬與設計,亦致力於新穎半導體電子元件的開發,對於世界各半導體大廠,遭遇到的製程瓶頸等相關研究成果,都發表在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國際期刊與國際會議(IEDM、VLSI),顯示其研究團隊在重要議題上,居國際領先地位。高國興認為,能夠與國內外產學界合作,一起開創有趣的研究題目,且獲得相當好的成果,是從事研究最令人喜悅的事。

物理系副教授梁永成過去10年來投入量子理論相關研究,試著尋找量子理論裡的有趣現象在量子信息科學和量子科技的相關應用。為此,他與團隊開發了多功能的理論工具,能夠以微小的假設及直接的數據證實量子裝置的特性。多年來的研究,增進人們對量子世界的認識,也成功開發可以認證量子特性的理論工具。

醫學系皮膚科副教授許釗凱探索蟹足腫致病機轉,診斷罕見皮膚遺傳性疾病。研究團隊發現細胞膜上的結構蛋白CAV1在蟹足腫的表現量下降,並進而造成蟹足腫纖維母細胞對機械力的刺激出現過度反應。利用次世代基因序列建立蟹足腫基因資料庫,找出患者在早期傷口癒合變化,現正建立動物模式,以進一步找出預防與治療蟹足腫的方法。

地科系助理教授陳佳宏自2012年起致力於將資料同化方法應用於高層大氣電離層物理的研究,並結合地面與衛星的觀測資料,發展出一套可以即時監測預報太空天氣變化的系統,並受邀參與美國國家大氣中心WACCMX全大氣資料同化模式計畫,負責擴展同化高層與低層大氣觀測資料,有利於高低大氣層耦合研究。

新聞來源:成大新聞中心提供

  • 落點分析
  • 1111人力銀行
  • 滿意度問卷
  • 中台灣
  • 知名企業高薪職缺
  • 南台灣
  • 新鮮人找工作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