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作育英才無數 成大機械系退休教授馬承九104高齡辭世

春風化雨一甲子,被譽為台灣機械工業啟蒙者的成功大學機械系退休教授馬承九,11月16日下午3時32分於成大醫院辭世,享壽104歲,旅美大女兒馬倩雲隨侍在側。

馬承九教授民國4年出生,教育部公費留學英國,民國37年到成大前身省立台灣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任教,直到74年退休,但他退休後仍在機械系指導學生,直到97年高齡94歲時才因腿疾等因素捨下最愛的教學工作。同年,他出版600多頁、40多萬字的「燃料電池」專業書籍,將畢生的教學與實務經驗全寫入書中。經濟部在98年頒贈大學產業貢獻獎終身成就獎。成大機械系於103年在系館精心設置「馬承九書房」,典藏馬教授所捐贈的書籍與文物。

馬承九教授作育英才無數,學生遍及企業界、學術界,早年台灣機械工程師,可說絕大部份直接或間接受到馬承九教授的指導,其中也不乏延攬入閣者,對國家經濟發展貢獻良多。包括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成大工學院前院長李克讓、國科會前主委翁政義、成大機械系教授林大惠、褚晴暉教授、羅裕龍教授等都是馬承九的學生。

當年出版「燃料電池」一書,成大機械系還特別邀請馬承九教授「返系補課」,講授「燃料電池」,可容納6、70人的教室坐滿了各個年代的學生,有人已經頭髮斑白,也有尚在成大就讀的青青學子。李克讓、林大惠等教授級學生也來重溫上課時光,現場溫馨感人。

退休的李克讓教授是馬承九教授在成大任教的第一批學生,他曾經提及,馬教授學識淵博,授課經驗豐富,上課不必帶課本講義,要教的全都在腦海裡,在教室裡拿起粉筆就可以講課,在黑板上畫圖,方、圓都極為工整,上課內容條理分明,學生競相爭修馬老師的課,由於人數太多,甚至要用到禮堂來上課。

馬承九教授擅於將整合知識系統,讓學生有感並快速理解吸收。67年畢業的學生彭明輝多年後還記得上內燃機課,馬老師從內燃機汽油、柴油1公升多少錢,能產生多少效率,有多少能量,慢慢地帶出熱力學基礎,學術知識與民生消費無縫接軌,讓人佩服不已。馬承九教授生前曾說過,「只是從大學機械系畢業,不能算是懂機械工程,一定要知道如何將書上所學,運用在工業界,才算是真正從工學院畢業的人。」

愛讀書的馬承九教授,對書有著豐富的情感。他在「馬承九書房」開幕時曾說,書是無聲的朋友,默默地訴說無窮的知識與學問以及眾多美好事物,「自己一生中結交了許多不會說話的好朋友」、「書不要怕舊,很多新事物與思考,都是從舊有事情中得到啟發」。也提醒師生,要堅強、重實作,願吃苦,有所付出才會有收穫。 

馬承九教授,中央大學機械系畢業後,曾於昆明中央機械廠及軍政部兵工署21廠任職,期間被要求製造出總工程師高慶春的博士論文中設計的迫擊砲,他不負期待完成任務。之後又被交付研究德國開發出來的穿山甲彈,他也寫出原理與製造方法。他一生的學術研究模式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寫研究成果,支援產業界。其務實、嚴謹的態度,為機械系奠下良好傳統與精神典範。

新聞來源:由成大提供

  • 中台灣
  • 1111人力銀行
  • 南台灣
  • 落點分析
  • 滿意度問卷
  • 知名企業高薪職缺
  • 新鮮人找工作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