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與中鋼共同主導的產學大聯盟計畫-「次世代鋼及其綠色製程與產品創新應用產學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會暨第二期大聯盟計畫啟動大會,10月9日於成大舉行。會場上藉由影片、展品與看板,呈現過去5年來,共同主導與執行的前瞻低碳冶煉、高強度鋼材、輥軋技術、熱沖壓技術、馬達/電磁鋼片、鋼胚鋼板製程、海洋用鋼與風機。另外,也宣告即日起展開3年期的第二期產學大聯盟計畫「新世代車用動力驅動關鍵模組整合設計之智能化平台建置」,以提升台灣整體電動車產業鏈的技術與能量。
第一期產學大聯盟計畫,學術端或技術端都達到預期效益。開發的低碳冶煉製程,可減少30%碳排放,廢鋼煉鋼製程可回收廢鋼量達35%以上。加工製程方面,建立台灣第一套3D加工輥軋技術,不需設計模具,即可直接加工鋼板達到客製化需求。利用中鋼頂規極薄電磁鋼片設計動力馬達,馬達最大效率提升5%。製程智能化監控,使中鋼訂單合格率提升2%。利用尖端熱處理技術及微控合金比例提升鋼材強度並降低重量。整體而言,有效降低上游鋼材生產的碳排放及汙染,提升產品良率、避免材料浪費。研發的高強度鋼材,用於車體不僅重量減輕,搭配高效率馬達,將可產出遠比現今車體更節能的新一代電動車。
產學大聯盟成果發表暨第二期大聯盟計畫啟動典禮,由成大副校長陳東陽、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董事長共同主持,科技部次長鄒幼涵、國營會副主委吳豐盛等特地出席,與會人員包括產官學研界人士及參與計畫的學者、研究人員約200人。
鄒幼涵致詞表示,「業界出題,學界解題」的產學大聯盟,成大與中鋼建立完善產學合作模式,學界提供進階所需的基礎數據,產業界提供研究需要的經驗與設備,達到雙贏。陳東陽期許成大與中鋼在產學上有更多的發揮,協助台灣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翁朝棟表示,第二期產學大聯盟計畫重點在電動車關鍵動力系統相關技術,未來電動車可能改變大家的生活型態與環境,必須盡早做好準備以迎接挑戰,以期開創新產業領域。
發表會中,中鋼公司技術部門副總蔡松釗、成大陳引幹教授及蔡明棋教授,進行「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概述」、「第一期產學大聯盟計畫報告」及「第二期產學大聯盟研發規劃」簡報,分別說明中鋼與成大推動產學合作的作法,第一期計畫的執行成效與研發成果,及第二期計畫的規劃架構、研發進路及其預期效益等。
「次世代鋼及其綠色製程與產品創新應用產學合作計畫」執行期為102年8月至107年9月30日。從「產業升級材料先行」概念出發,目標在提升產業競爭力與產值,也因應節能、低污染、再利用等環保課題。參與的產學界為成大、台大、中山、中興、中正、台科大、屏科大、高應大等8所大學,以及金屬中心、國震中心等相關單位,共提出24個研究子計畫,中鋼公司則有15個專題計畫,將學界研究的結果實際應用。
近年來國際汽車大廠紛紛投入電動車研發,預計2040年全球電動車將達4千萬輛。第二期產學大聯盟計畫「新世代車用動力驅動關鍵模組整合設計之智能化平台建置」為第一期計畫經驗與成果的延續,目標在開發電動車所需的電池、驅動器、馬達、傳動模組、矽鋼片等組件,建立台灣自有的電動車關鍵動力系統相關技術,並擴散至國內產業界。另外,也將針對鋼鐵、汽車產業、電機產業等,發展故障偵測、產線智能檢查等系統,輔導業界升級。
第二期產學大聯盟計畫,自107年8月1日起展開至110年7月31日。成大與中鋼共同主導執行,參與的企業為中鋼、晟昌、新代。學界則有成大、台大、中山、台南大學、雲科大等學校及國家網路中心。
科技部與經濟部於101年11月共同提出「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簡稱:產學大聯盟)」,是國內首創「業界出題,學界解題」的新型態之跨部會產學合作模式。產學大聯盟係藉由國內一流學者與具國際競爭力之企業結合,將學界研發能量投入業界,開發產業世界級前瞻技術,強化關鍵技術能量及專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