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環境學系李俊鴻教授:環境學系注重實作 綠色行動經歷是加分項
2025-02-26

東華環境學系李俊鴻教授認為書審不求多,精選學習歷程最加分。圖片來源:國立東華大學 環境暨海洋學院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2025年學測成績公布後,考生進入個人申請階段,書面審查(書審)成為錄取關鍵之一,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暨研究所)李俊鴻教授提出建議,說明書審評選標準、常見錯誤,以及如何透過學習歷程展現環境永續的熱忱與行動力,以提升錄取機會。
李俊鴻教授表示,書審時最重視學生的學習歷程是否與環境永續、自然保育領域有連結,因為科系很重視生態保育、地球科學及其理論應用,學生在備審資料中,除了修課內容,是否參與相關課外活動,也是教授們評估的重要依據,他建議,考生應該在書審中清楚呈現自己對環境科學的興趣,並與學系的發展方向連結,例如,若曾參與自然生態營隊、環保活動、社區永續計畫等,都可以在書審中具體描述參與過程與收穫,而不只是列舉活動名稱。
「我們希望看到學生是真的對環境與永續議題有興趣,而不是單純將科系當作選填備案。」他補充,東華環境學系的發展方向與就業機會都已公布在系網頁,考生應該在申請前先行了解,並在書審中適當連結自己的學習歷程與未來發展規劃。
在眾多書審資料中,哪些內容最能吸引教授目光?李俊鴻教授指出,並非填滿書審就會加分,而是應該挑選幾個與系所發展方向密切相關的學習經驗或作品,深入呈現。
教授談到,只要在書面資料上呈現出有兩三件好的作品,與我們的發展方向和未來就業出路符合,就能引起教授的注意,他舉例,若學生從小到大參與許多環境活動,但沒有具體說明自己的學習成長與反思,這樣的經歷對書審評分幫助有限,相反地,若能清楚描述如何透過活動深化對環境保育的認識,或如何在參與過程中發展出未來研究方向,則會更具說服力。
在審查過程中,李俊鴻教授也發現部分考生的書審存在明顯缺失,導致分數受影響,他指出,最常見的問題是對系所了解不足,導致內容與學系發展方向脫節,另一個常見的錯誤是書審內容缺乏深度,未能展現學生的反思與行動力,教授談到,有些學生會列舉參加過的社團活動,但沒有進一步說明如何影響自己的學習歷程,這樣的內容缺乏說服力,並強調,教授更重視學生如何從活動中獲得啟發,並採取行動深化學習,而不是單純堆砌經歷。
李俊鴻教授建議,申請環境科學相關科系的考生,應該展現自己對環境保護、永續發展的興趣與實際行動,並且提出未來的學習規劃,因部分考生將環境學系列為第三或第四志願,書審內容則顯示對該系的興趣度不高,這樣的矛盾也可能影響評分。
除了學校課程,考生可以透過參與環保活動、服務學習、野外調查等實作經驗,強化書審內容,提到若學生曾參加環境志工、國內外永續發展計畫、環保社團,甚至自學相關課程,這些都能夠成為書審中的加分項目,此外,東華環境學系提供國內外交換、實習與跨領域學習機會,考生若能在書審中提及對這些機會的關注與規劃,將有助於提升錄取機率。
對於成績表現普通但仍希望申請環境學系的考生,李俊鴻教授表示,環境科學領域的學習更重視學生的行動力與學習熱忱,即便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太突出,但對生態保育、野外調查等領域展現高度興趣,這仍然是教授們考量的重要因素,他舉例,有些學生的自然科學成績在高一、高二時較為普通,可是後續在生態科目上表現逐漸提升,這樣的進步歷程會被視為加分項目,此外,若學生能夠透過服務學習、課外活動來補強專業實作經驗,例如參與環境教育計畫、節能減碳行動,這些經歷將有助於提高錄取機率。
李俊鴻教授建議,考生應該在申請時,主動了解學系的發展方向與未來出路,並在書審中具體說明自己如何與這些發展機會連結,李俊鴻教授最後提醒,書審的重點不在於填滿各種經歷,而是透過精選的學習歷程,展現對環境領域的熱忱與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