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人與 I 人的職涯密碼 16 型人格如何主導職場成功

2025-01-15 編輯部

文|莊雨潔 圖片| RF123
 
 兩年前,我們共同經歷了「大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的後疫情時期,越來越多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選擇,並開始評估生活和工作的優先順序。根據 1111 人力銀行今年初的調查,台灣高達 91 % 的上班族有轉職意向,創下近五年的新高。調查結果顯示,上班族轉職的原因中, 42.2 % 是為了追求更好的薪資,其他原因如年終獎金不如預期(24.2%)、原職升遷無望(23.2%)及無法調薪(21.6%)也占有一定比率。而在轉職後,薪資待遇成為上班族最重視的條件(74.2%),其次是工作氛圍(61.7%)、工作時長(60.9%)及制度前景(31.1%)。由此可見,當工作不再只是養家餬口,找到「符合自己個性」的工作,能讓你在不同的職業領域中發揮強項,「做得開心、幹得漂亮」。
 
 但對於許多人來說,理解自己的性格可能並不容易。這時,MBTI(邁爾斯- 布里格斯類型指標)16 型人格分析的流行正好迎合了這樣的需求,成為一個熱門的評估工具,並在全球職場引起了廣泛關注。
 談到近年來在亞洲年輕族群中崛起的 MBTI 16型人格分析,它最初是由美國作家凱瑟琳•布里格斯(Katherine Cook Briggs)與女兒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Isabel Briggs Myers)於20 世紀初開始設計的。這個工具的靈感來自於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1921 年發表的《心理類型》(Psychological Types)。到了二戰期間,為了幫助人們根據自己的性格選擇合適的職業,伊莎貝爾將標準化,並在 1960 年代發表了正式版本。
 
因此,MBTI 正是為了幫助大家更方便找到適合工作而誕生的工具。 在 2020 年,一篇名為《MBTI 性格與不同學術主修的馬來西亞大學生職涯選擇困難研究》的研究報告刊登於《全球教育研究期刊》(Universal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研究者利用MBTI 問卷來探討學生的性格與他們選擇的學術主修,以及職業發展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也顯示,MBTI 性格類型與學術主修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關聯。
 
MBTI 人格密碼:解析16 種類型的職場優勢
 或許你曾聽過這樣的自我介紹:「你好,我是『ENFJ 主人公』,請多多指教。」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每一種 MBTI 的人格類型都有特定的角色設置。網路上有許多免費的MBTI 測試,可以讓你根據每一題的回應來了解自己的性格,這不僅是一種自我評估,也能幫助你更準確地了解自己,並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職涯選擇。
 
根據 2019 年發表於《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樣本數超過92,000 人),不同人格類型在特定職業領域中的表現確實有顯著差異,以下我們就來做個簡單的分類:MBTI 將性格分成四個重要的維度,外向 ( E )與內向 ( I )、感覺 ( S ) 與直覺 ( N )、思考 ( T ) 與情感 ( F )、判斷 ( J ) 與知覺 ( P )。不同的組合,就代表不同的人格。
 
分析家族群(NT)職場優勢
 
具有直覺(N)和思考(T)特質的你,具備抽象思維與理性、冷靜的處理能力。例如, INTJ /ENTJ 因為擅長長遠規劃和決策,適合管理顧問和策略規劃領域的工作; INTP / ENTP 則以強大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創新思維,適合軟體開發和創新設計工作。
 
外交家族群(NF)職場特質
 具備直覺(N)且富有情感(F)的你,對生活的意義和個人價值非常重視,並且能在藝術、文學等創造性領域表現出色。 INFJ / ENFJ 特別適合人力資源、諮詢輔導等工作; INFP / ENFP 則適合從事創意工作或教育工作。
 
守護者族群(SJ)職場表現
 
 具備感覺(S)和判斷(J)特質的你,善於在結構穩定的環境中工作,並具備高度的組織能力。ISTJ / ESTJ 適合專案管理和品質控制工作; ISFJ /ESFJ 則擅長醫療照護和客服相關工作。
 
探險家族群(SP)職場潛力
 
 具備感覺(S)和知覺(P)特質的你,喜歡變化並能快速適應新環境。ISTP / ESTP 適合運動競技和技術工程;ISFP / ESFP 則特別適合從事藝術創作和設計工作。
 
全球企業的青睞:MBTI 的影響力與實證
 以上是對不同人格類型在職場上的簡單分析,但 MBTI 不僅限於自我了解,許多任務也真的將其作為選才的重要參考工具。
 美國心理學家 David Pittenger 曾在《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發表的研究證實,MBTI與職業適配性和工作滿意度之間有顯著相關性。哈佛商學院的研究也發現,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能顯著提升職涯決策的品質。
 
依照性格 打造個人化的職涯藍圖
 MBTI 作為一個科學化的測量工具,無疑為職涯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然而,人力資源專家仍提醒,在進行職涯規劃時,除了參考人格特質外,還必須有以下的綜合考量,包含個人興趣與熱情、專業技能與學習經驗、要了解市場需求與發展,最後則是要能洞悉產業趨勢與變遷。
 期待求職者都能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職涯路徑,才能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站穩腳步,持續成長。
2025升大學指南戰勝職場職涯探索E 人與 I 人的職涯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