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跨領域法律人才 迎接人工智慧與 ESG 浪潮

2025-01-15 編輯部

文|鄧天心 圖片提供|真理大學
 
 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法律專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隨著數位化、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等科技的興起,法律領域正面臨著時代性的革新,法律系不僅僅是傳統的法庭工作,更涵蓋了企業法務、合規管理、知識產權及科技法律等多元化的職業選擇,這些新興領域對於具備法律專業知識與科技理解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使得法律系畢業生在職場上具備更大的競爭優勢。
 真理大學法律系以專業、多元的課程規劃和產業趨勢接軌,致力於培養具備財經科技知識與實務能力的法律人才,豐富的課程設計、與業界合作的實務訓練以及跨領域的學習機會,讓學生不僅具備法律基礎,更能應對未來法律市場的多元需求,系主任吳景欽教授指出,真理大學法律系為學生提供的是一條通往多元法律專業的康莊大道,尤其強調財經科技法律,培養學生具備應對人工智慧、ESG 永續發展等趨勢的專業能力。
 
財經科技法律組 順應產業需求
 真理大學法律系在創系時原為財經法律系,旨在讓學生除了專業法律知識外,還能掌握財經專業,將會計學、銀行學等財經課程納入必修,然而,隨著課程由淺入深,發現學生難以同時掌握兩個以上領域的專業知識,因此於2011 年將系名更改為法律系,並在此基礎上將重點聚焦於法律專業,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順應產業未來需求,法律系增設了財經科技法律組,致力於培養具備財經與科技法律知識的專業人才。
 隨著台灣產業重心朝向人工智慧、ESG 永續經營等方向發展,法律系特別針對這些領域設計課程,讓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也能掌握新興科技趨勢。財經科技法律組從114 學年度起,將增設「人工智慧法」課程,並涵蓋與人工智慧應用相關的民法、刑法及智慧財產權法,而針對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設立「創新金融科技法」課程,讓學生掌握金融科技的法律議題,而為了因應全球碳排政策,財經科技法律組也增設「永續經營法」,讓學生了解如何因應碳足跡管理及碳稅等議題,進一步掌握ESG 的最新發展。
 
豐富的實務課程與產學合作
 法律系在實務訓練上特別用心,吳景欽主任表示,法律系擁有完善的實習法庭設備,無論在軟硬體上皆屬全國法律系前列,學生可在此模擬訴訟實務,熟悉法庭操作流程,除此之外,法律系還設計了一系列的實務課程,並邀請來自金融業的專家到校授課,例如打擊詐欺與洗錢防制等主題,讓學生在理論學習之外,接觸實務操作,了解產業需求。
 多年來,法律系邀請金融機構經理級人物,親身分享職場經驗,並參與課程教學,讓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加強學生對於金融法律及職場環境的理解,同時,學生若表現優異,還可在學期間前往金融機構實習,有助於畢業後順利進入職場,另外,法律系亦與法律扶助基金會合作,提供學生實習機會,讓他們能在真實的法律環境中學習,並建立實務經驗。
 
推廣陪審制度與模擬審判體驗
 為加強學生對法治制度的認識,法律系與台灣陪審團協會合作,開設模擬審判課程,讓學生參與實際模擬審判流程,進一步了解陪審制度,此課程對外公開,甚至邀請淡水居民擔任陪審員,模擬實際審判過程,讓學生不僅學習到法律知識,更能體會陪審制度的公益性與現實運作,透過與不同單位機構合作,向社會大眾推廣法律常識,除了加強學生的法律素養,也深化了校園與社會之間的互動。
 
法律系學生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吳景欽主任強調,高中生若對法律有興趣,應先培養自我判斷能力,能夠理性思考與分析社會事件的來龍去脈,法律的學習需要強大的理解力與邏輯推理能力,除了熟悉法條,學生還需培養自我思辨的能力。
 隨著台灣成年年齡下調至18 歲,年輕人也應該逐步建立自我判斷的能力,形成自己對法律的見解,演辯能力是法律學習的重要一環,主任認為,學生可透過日常練習,強化口頭表達與邏輯組織能力,這些都是未來法律系學習的基礎素養。
  
▲真理大學法律系與台灣陪審團協會共同舉辦高中生法令營。真理大學法律系帶領學生實際體驗法庭操作。。
 
廣闊的職業前景與未來發展方向
 關於法律系的就業前景,吳主任指出,法律系畢業生的出路不僅限於律師或法官,隨著法治社會的發展,企業對於法務合規的需求日益增加,法遵人才在各行各業中扮演重要角色,加上台灣產業趨勢朝向人工智慧與ESG 方向發展,法律系畢業生可結合法律專業,進一步在金融機構、環保機構及科技產業中發揮所長,未來,畢業生還可參加檢察事務官、書記官或警察特考等公職考試,法律系的職涯選擇相當多元,吳主任鼓勵學生在校期間發展跨領域專業,為未來的職場鋪路。除了直接就業,法律系亦提供持續進修的機會,學生可選擇升讀研究所,進一步鑽研法律專業知識,或結合財經科技等新興領域,提升職場競爭力。
 真理大學法律系結合了紮實的法律基礎、財經科技的應用課程與豐富的實務經驗,專為學生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學習環境,在面對全球快速變化的產業需求下,法律系強調學生需具備自我判斷、理性思考與實務操作能力,在這裡的學習旅程,不僅是法律專業的啟航,更是一段培育未來法律新星的過程,相信對法律懷有熱忱的學生加入,未來都能成為影響社會的正面力量。
 
未來發展及薪資待遇
法政學群主要涵蓋法律、政治、外交、行政及地政等學類,這個學群的核心目標是探究人類社會運作中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並理解其背後的理論與實踐,學生將學習法律的基本架構、政治運作的過程、法條規定以及相關理論,藉此訓練能夠從事法案制定、社會改革及公共政策分析的專業人員。
 在法政學群中,學生將接觸到多樣化的課程,包括六法全書、行政學、公共政策、國際關係及跨領域溝通等,科系強調理性批判與邏輯思考,也鼓勵學生關注社會議題,並思考如何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法政學群的學生通常具備正義感和熱情,對政治及社會運動充滿興趣,並喜歡進行深入的思辨與論證。
 
★未來發展
 臺灣社會對於法律與公共政策的重視程度增加,對於具備法律知識和政治敏感度的人才需求將持續上升,特別是在環境保護、社會正義及人權保障等議題上,相關專業人才將成為推動改革的重要力量。
 科技進步也將影響法政領域的發展,隨著數位化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法律服務和行政管理將變得更加高效,具備科技背景的法政專業人才將更受青睞,例如熟悉智慧財產權或網路安全法律的人才。
 
★薪資待遇
 法政學群畢業生的薪資待遇因職位和工作經驗而異,初入職場的法律系畢業生,如律師或法務人員,其年薪約在新台幣50 萬至80 萬元之間,而擁有一定經驗後可望達到100 萬元以上。
 政治系或公共行政系畢業生,其起薪通常在40 萬至70 萬元之間,而隨著職務提升和經驗累積,有潛力達到90 萬元以上。
 此外,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公務員,其薪資待遇相對穩定,一般年薪範圍在50 萬至80 萬元之間,而高階公務員則可突破百萬元。
2025升大學指南師長領路真理大學法律系系主任吳景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