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化學群 │ 中央數學 人工智慧生力軍;陽明交大 應用化學出線
2024-01-19

文|黃綉閔
圖片提供|國立中央大學
圖片提供|國立中央大學
理化學群是奠定現代工業與科技發展的基礎,主要學習的是基礎科學的知識,包括數學、物理和化學的核心原理,並推動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和工學院的工程學群相比,理學院的數理化學群更重視縝密的思考與邏輯,奠基於實事求是的科學家精神。
數理化學群主要學習的是基礎科學的知識,這些基礎科學會像一把鑰匙一樣,開啟不同領域的專業職能,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是如何應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的原理來解決實際問題,而未來,所學將在相關領域,諸如自然科學、工程學中扮演關鍵角色。
在數理化學群當中,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除了研究數字,更重要的在於統計與邏輯的推演。物理學則研究自然界的物理現象,近一步探索更高深的量子物理、天文物理等運作規律。化學則關注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在數理化學群的領域中,各學門具備強大的跨域性,學習將不同領域的知識相互整合,因此數理化學群的畢業生具備優秀的整合能力,也因為訓練過程中對科學方法的培養,學習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同時也具備了縝密的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論奠基出路廣博
數理化學群的人才在培育過程有幾個特色,首先是重視科學方法的培養,其次是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因此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也更具備多樣性。以數學系為例,具備紮實功底的畢業生,投入學術研究時可以站得更高,以宏觀的理論原理為出發點,有利於新觀點的提出,除此之外還能投入教育的領域,更可以跨足產業界擔任統計學家、數據科學家、軟體工程師、電腦系統分析師、資訊安全分析師以及精算師等多元職務。
數理化學群的人才在培育過程有幾個特色,首先是重視科學方法的培養,其次是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因此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也更具備多樣性。以數學系為例,具備紮實功底的畢業生,投入學術研究時可以站得更高,以宏觀的理論原理為出發點,有利於新觀點的提出,除此之外還能投入教育的領域,更可以跨足產業界擔任統計學家、數據科學家、軟體工程師、電腦系統分析師、資訊安全分析師以及精算師等多元職務。
物理可以說是所有理工科系的基礎,是理工領域的基本功,在產業環境快速變遷的現況下,擁有穩固基礎科學知識的物理人才出線機會更高,物理系的主要出路有學術研究,許多知名的華裔科學家就是在物理學上獲得驚人成果,此外產業界對人才的需求也很大,從量子力學、光學到電磁學都是物理的範疇,近代主流的半導體產業、光電產業也都需要物理人才的投入。
化學系的所學更與生活密切相關,舉凡所有需要使用到化學儀器來進行品管的產業都屬於化學系的專業,像是近年備受關注的食安議題、因應疫情需求大增的檢驗公司、生技公司與研發新藥的製藥公司都與化學息息相關,更進一步來說,高科技產業需求的新式材料、推動工業發展的化學化工產業都需要化學系的生力軍投入。當然公部門的職務也是化學系畢業生的好出路,包括衛生服務、環境保護等檢驗部門,都需要相關科系的畢業生投入。

中央大學於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榮獲3金3銀5銅殊榮,還有2座企業特別獎,
總計13項獎牌,獲獎數居大專校院之冠,也是連續2年蟬聯大專院校第一,
展現卓越的科研實力。
基礎科學名校稱霸
歸功於學校深厚的研究根基,在數理化學群中,企業主認為畢業生整體表現最好學校,排行榜前八名入榜的,清一色都是國立大學,可以觀察到數理化人才需要長時間的培育,而傳統名校擁有優異的學術文化與教學實力,在企業主心目中,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歸功於學校深厚的研究根基,在數理化學群中,企業主認為畢業生整體表現最好學校,排行榜前八名入榜的,清一色都是國立大學,可以觀察到數理化人才需要長時間的培育,而傳統名校擁有優異的學術文化與教學實力,在企業主心目中,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排行榜中前兩名排名不變,由國立臺灣大學掄元,國立清華大學排第二。臺灣大學一直以來就是高等教育的學術重鎮,作為第一學府,重視理論根基的數理化學群,無論在師資或研究資源上都是首屈一指,清華大學理學院成立50年,不少重量級的學者都畢業自此,包括1957年物理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院士、1986年化學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院士及哈佛大學比爾蓋茲講座孔祥重教授等,在學術界表現傲人。
第三名國立中央大學是整體排名進步最多學校,今年進步兩個名次,近年來打破傳統純數與應數的分野,以傳統數學為後盾,加入新興的影像處理、金融數學、資料科學與科學計算,擴大數學系學生未來出路,同時設立數學機器人實驗室,讓數學系學生可以將所學的數學理論,透過程式撰寫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人工智慧問題,成為臺灣人工智慧產業的生力軍。
一直以來都是科技研發重鎮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領域執全臺牛耳,涵蓋領域完整,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分析化學、生物科技等領域,每年研究經費突破1億臺幣,以強大的資金後盾和研究成果,為在校生鋪路,與工業界及政府機構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