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悉的社交場合,該怎麼辦?|遠流粉絲團
常聽到大家問:「在不太熟的社交場合要怎麼樣和對方聊天,甚至開話題呢?」
老實說,這也是我自己的問題,只要參加聚會,我都是待在角落,或是只找熟人聊天,畢竟要與陌生人聊天,那種不安全感實在太讓人尷尬了。
但在聚會當中,總不能一直巴著認識的人聊天,也總不能一直站在角落吧!當我們要與其他人展開互動,這時到底該怎麼樣說話才好?我想起之前從周震宇老師那邊聽到的一句話:「不只要當一個有趣的人,還要當一個對別人有興趣的人」
我們的不自在或是不安全感,常常來自於我們一直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我們揣測對方會不會不喜歡自己,或是焦慮於自己會不會說錯話等等,而老實說,別人也是這麼想的。
反過來說,怎麼樣的情況下,我們會有安全感呢?
思考一下這個情境:如果有個人在社交場合向我們搭話,當他概略了解我們後,對我們有些讚賞(例如說我們的工作感覺滿厲害的),並且更深入地向我們請教(例如詢問工作上的專業)。這個時候,我們會不會很樂於與對方分享呢?
如果你樂於向這樣的談話者分享,那只要照著這樣的思路開啟話題就好了。因此我想分享面對社交場合時,我大概會做的六件事情。
心理建設
第一步是心理建設。我會很認真地告訴自己,現場都是好朋友,沒有敵人,大家都同我一樣,只是害怕而已。
接著,我會回想起幾次與陌生人相談甚歡的經驗,讓自己重新溫習一下,其實與陌生人講話也沒這麼可怕,替自己建立信心。
找安全感
克服緊張或害怕的心情後,我會先找到邀約我的人,與他聊聊天。先從熟悉的人開始,讓自己能夠融入環境。
接著,我會請他幫我隨意介紹一個朋友。這時候我們要聊天的對象,至少不是我們主動過去講話,而是朋友介紹,所以就算尷尬,也沒有這麼糟糕。
開始聊天
聊天通常會從問句開頭,不過我的開場白大都是:
「謝謝你救了我,我其實每次參加這種場合,都不知道該怎麼找人聊天才好。」
這時候會開啟的對話大概有三種走向,其中一種是對方會對你說:「我也是!」恭喜找到了同道中人,接下來的聊天應該沒問題。
另一種,則是對方會說:「不會啦,這邊大家人都很好,像是那個誰誰誰……」這通常表示,這位朋友對於這個場合非常的熟悉。因此,我們能夠透過與這位朋友的聊天更了解這個場合,也能藉由他認識其他朋友。
最後一種,就是對方超冷淡,可能回應的語句很短,或是表情不耐。我大概聊兩句之後,就會藉由要去拿食物離開對話。
但我也想提醒,沒能在社交場合找到聊得來的人並不代表聊天失敗,只是剛好對方不想聊,或是沒有緣分而已。
選擇話題
社交場合的談話,大家通常會先從交換一些資訊開始。我覺得在這一步,最重要的是找到某些共通點,或是能深入的話題。可以就社交場合的主題來開啟談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對方怎麼會來,基本上這是最萬用的。
假設這個談話場合是生日會或是工作宴,我可能就會問問對方剛剛有沒有吃到什麼好吃的東西,通常對方也會禮貌地回應,可以藉著食物來進入聊天模式。
如果是參加婚宴,就直接問對方是什麼時期的朋友,聊聊那個時期新人的模樣,或也分享自己看見的新人模樣,通常都會自然地聊起來。
最重要的,是請記得找正面的話題,別說剛剛哪個東西特別難吃,或是覺得這個場合很無聊。萬一對方是主辦人,或與你的看法不同,大概就真的會被討厭了……
做個好球
當我們進入和對方聊天的狀態時,對方也當然也會希望話題能夠延續下去。因此,如果是由對方開口問了我們一些問題,除了回答之外,我們也可以多一些敘述。
例如,對方如果問我的工作,我只回:「講師。」對方繼續問:「是什麼樣的講師呢?」我回:「溝通表達。」這就很像是機器人,對方可能也覺得我的態度很冰冷。
所以,我大概會這樣回答:「我是個講師,一般教溝通表達,通常大家都覺得我很擅長溝通表達,但我就是因為不太會溝通所以才努力學習的。」
這時候,能夠切入的話題點就多了,例如對方可能會問:「是嗎?不會溝通是怎麼樣啊?」或是問我:「我感覺你很擅長講話啊!」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講講自己的故事。例如分享我之前在社交場合鬧的笑話,曾經向主辦人反應東西不好吃,後來才發現其實說話是要照顧別人感受等等。
轉換焦點
如果發現自己聊得太深入了,請記得把發言權轉換到對方身上。我會說:「好像聊太多自己了,不好意思啦,我就是愛講話。你剛剛說你是行銷,我也很好奇你的行銷是什麼領域?」
簡單來說,在一個對話中,我希望對方說六分,我說四分,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態。但老實說我每次講自己就不小心講過頭,所以也要提醒,在社交場合對話聊天的時間和分量要平衡。
如果和對方聊一聊,想結束話題怎麼辦?其實在社交場合中,最簡單的就是說要去拿飲料或食物,晚點再聊就好了。而如果是不能移動的場合,我會禮貌地說我回一下客戶訊息,或是出去打個電話,基本上都能夠讓話題中斷一下,給彼此一個空間。
希望這六件事能夠讓你對於社交對話不再那麼恐懼。下一次,試試這些方法吧!
【溝通思考題】
希望這一課有帶給你一些與陌生人攀談的勇氣,也留下三個思考題給你。
●有沒有哪次與陌生人的交談,讓你感到很自在呢?
●回想一下,當時讓對話如此舒服的關鍵是什麼呢?
●思考一下,怎麼樣把這樣的方法,套用在之後的社交場合呢?
作者.譯者簡介
溝通表達培訓師,相信溝通是為了建立有意義的關係,表達是為了傳遞有價值的訊息。
自稱「忘形」,因為忘形的前面,是得意。得意的意,是音與心的結合。期許自己能夠「忘記所有的形式,得到對方心中的聲音」。
具有Everything DiSC顧問、NLP執行師、ATD培訓大師等認證,授課時數超過一千五百小時,講演受眾超過一萬人次。
自創的「忘形流微簡報」在社群上引發大量關注,以化繁為簡、黑白圖文的敘述方式呈現多元的議題,創造了高流量、高分享、高互動的溝通效果。著有《忘形流簡報思考術》一書。
圖片/影音/資料來源: 遠流粉絲團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本文由 遠流粉絲團 授權轉載
相關推薦
-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