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試時,對於申論題的答題要領,仍然以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109學年度,「比較政府與政治」這個科目的其中一題考題來舉例。
「許多國家都曾發生共治,但有些國家未曾有過任何共治的經驗,請問比政學者如何評價共治的優缺點?這些優缺點有得到實證資料的證實嗎?請討論。並請舉實例說明。(25%)」
之前曾經分享過,以「比較政府」這門科目,幾個中央政府體制,一定要熟讀,特別是兩大歐美民主國家─美國的「總統制」,英國的「內閣制」,以及因為選舉結果造成的總統與國會多數分屬兩個不同政黨所形成的「左右共治」、「少數政府」與「半總統制」。
所以,你會準備,別的考生一樣也會準備,因此,要拿高分,就要看誰引述的更「廣泛」,他引三家之言,你就要引五家之言,才能代表你對這項制度的瞭解更為深入。
以「左右共治」而言,最早對法國第五共和憲政體制進行研究探討並賦予定義的,是法國的政治學者杜佛杰,之後則有薩托利提出了補充。如果,在回答「左右共治」,能正確提到這兩位學者的理論論述,那八成的分數就確定到手了。
附帶一提的是,刁鑽的老師,可能還會問你,「左右共治」常中的「左」提的是誰?哇!如果你知道法國第五共和成立以來,發生過三次共治政治,其中兩次在密特朗身上,而他是左派總統,這樣你知道「左右共治」這個政治學理的名詞是怎麼來的吧!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