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一篇文搞懂108課綱備審資料規定!
大學個申二階即將到來,同學們正如火如荼準備要上傳的資料;我在各學生群組中,回答學生的問題。但有些問題重複出現非常多次,例如:
『備審要傳在哪一格?』......蛤?什麼意思???
『請問自傳要傳到哪裡?』......同學,今年不用寫自傳喔!
『老師,綜整報告2000字夠嗎?』......綜整報告限800字喔!
與其重複回答問題,不如把這些概念的定義與先後次序一次解釋好,列出幾個常見問題,並且最後整理在一張圖中,希望能幫助到許多學生~本文與圖中所寫,都是有清楚規定、查得到的;但若沒有範例,就照通例,包含字體與字型大小等等...。
話不多說,馬上來看看!
常見問題集
1. 備審資料?
所有在『個人申請二階』要提供給大學端的審查資料,統稱為『備審資料』;因此,備審資料的內容包含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歷程自述和多元學習綜整報告,共三項。今年開始已不需寫『自傳』,因過去自傳中的項目,已分散在備審資料各項目中,以三年中真實的事件與經驗,來構築每個人的自傳。
2. 檔案格式要用Word、PowerPoint、還是PDF?
學習歷程檔案中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可用兩種遞交方式,即從資料庫中勾選,或自行製作PDF檔上傳。除自行上傳者,其餘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學習表現檔案,沒有硬性規定要用哪一種檔案格式。然而,Word與PowerPoint的用途差異,導致了呈現形式的不同;PowerPoint用於簡報,不適合放太多字,因此敘述式的內容,以Word來呈現較好。
而在開啟檔案時,Word與PowerPoint皆有『跑版』的可能,因檔案大小限制,也無法夾帶字型;而PDF為固定版面,較不會跑掉。我自己去演講時,也會把PowerPoint匯出為『圖片簡報』,每張簡報皆為一張圖片,也可避免跑版。
3. 要做封面、目錄與美編嗎?
美編相關,絕大多數科系沒有硬性規定,以重點清楚、版面整齊、排版合理為原則;如果一定要美編,建議以模仿開始,既可省時間、又可避免美感不足的風險(我收過藍底紅字的)。執行上可使用Canva免費版提供的套版,選擇適合的即可。
但若是要申請美術相關科系,美編就重要了,善用美感為自己加分吧!
4. 到底要幾頁、幾個字?字體與字型大小有規定嗎?
除多元學習綜整報告限定『800字+3張圖』外,其餘皆無特別規定,但以各系公告為準(務必確認)。但許多企業界中很好的企劃書,也不過就1-3頁,畢竟看的人沒太多時間,因此要優先秀出重點與亮點。而教授也沒太多時間,因此在前幾頁就放上關鍵,比許多頁更好!(註:800字包含標點符號!)
至於字體基本上沒有規定,可採用標楷體、細明體或黑體系列;字型有少數校系有規定,但大多在12-14之間即可,行距在1.2-1.5基本也都可。
5. 證書、照片、圖片可以放嗎?
當然都可以!但切記,要放有代表性的、也要說明意義、並加上反思;若是證書或獎狀,最好也簡單說明檢定或比賽的資訊,畢竟活動很多,但公信力很重要呀。而照片需要慎選,無論什麼活動的大合照,幾乎都是一堆臉,那只是『在場證明』啊!
6. 資料太多,可以做圖表嗎?
可以。圖表能梳理過多資料,用更簡明的方式表達;因此,可用於學習歷程自述或多元學習綜整報告中,引出自我成長的脈絡。但切記,務必選對圖表種類,以免弄巧成拙。
7. 多元學習綜整報告,要針對上傳的10件,還是整個高中多元學習?
這問題有點矛盾。因為上傳的這10件,應當是三年中最具代表性、最能凸顯個人特質、帶出選系動機的;因此針對10件與針對三年,應該是同一個意思。歷程反思也相同,針對選出來的3件,或是針對高中三年,兩者並不衝突。
若能在綜整報告中引起大學端興趣,教授們就有更高機率點開其他分項資料。
8. 我可以上傳到什麼時候?
每個系的規定不同,請務必逐系查詢校系分則!
9. 上傳的檔案也要印出來嗎?
個人認為先不必,也有校系明文規定不印出;另一方面是,因為疫情肆虐,甚至未必會有實體面試,實體印出也無處可用。但最後,還是以各校系的規範為主,請務必逐系查詢。
備審資料關係示意圖
下圖是今年備審資料的關係示意圖;歡迎自由取用,但請保留『TUN大學網』字樣~
-
也許看到某些問題,你會覺得『何必要問?』;我也曾這樣想,但會打出來,就是有好多人問過,也相信還有人有類似問題。所以,有問題就勇敢問吧!你的問題,可能也是其他人的問題~
一篇文章雖無法打完所有事,但距離上傳截止還有一段時間,希望可以幫到高三同學們;對高一二的同學們,先知道將要面對什麼,就更知道現在需要準備什麼,不至於太慌。但制度始終只是骨架,還是需要紮實的學習、反思與探索,才能賦予檔案真實的靈魂!
作者為1111學生職涯發展顧問、WeTeach探索教育平臺創辦人、親子天下【用IG思維,做自己的學涯設計師】作者、Snapask學習歷程講師;多至全臺各校演講、專長為108課綱、學習歷程、科系探索、生涯設計、SDG與設計思考。
歡迎追蹤WeTeach
FB:https://www.facebook.com/weteacheducation
IG:https://www.instagram.com/weteach_edu/
相關推薦
-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