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會選擇教育學系,主要是因為我對教育這件事充滿熱情。
小時候,我很喜歡聽老師講課,也常常幻想自己站在講台上,啟發一群學生。長大後,我開始關注教育政策、教育公平這些議題,覺得教育不只是教書,更是改變社會的關鍵。
國立師範大學的教育學系在這方面很有名,不僅有紮實的學術訓練,還能接觸實際的教育現場,所以我就下定決心要考進來。
當天有三位主考官,兩位是教授,一位是系上的講師。
他們坐在桌子後面,氣場滿強大的,但態度都很和藹。進去後,主考官請我坐下,簡單寒暄了一下(像是「今天有沒有緊張?」),然後就正式開始。
整個過程大概15分鐘,結束後我直接離開教室,沒有額外筆試(據我所知,教育學系的個人申請管道通常不設筆試,而是透過備審資料和面試來評估你的能力和動機)。
整體來說,流程很順暢,但等待的時間確實讓人有些焦躁。面試前,主要是直接進入口試環節。
面試中,教授問了一些跟教育相關的專業問題,以下是我記得的題目:
1.「你覺得當前臺灣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這題算是暖身題,測試你對教育現況的了解。我回答的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提到城鄉差距和私立學校競爭的問題,並舉了一些例子。
2.「如果有一天你成為老師,會怎麼處理班上的霸凌問題?」
這題很實務,想看你有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說會先了解霸凌的起因,再跟學生、家長溝通,並設計班級活動促進同理心。
3.「你對108課綱的看法是什麼?」
這題考你對教育政策的熟悉度。我提到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的好處,但也指出執行上老師負擔加重的挑戰。
4.「教育學系跟師資培育有什麼不同?你為什麼選教育學系?」
這是比較針對動機的問題。我解釋教育學系更偏向理論和研究,而師資培育著重實務教學,我選教育學系是因為想從宏觀角度探索教育。
最難的題目是:「如果有一天你成為教育政策制定者,你會優先改變什麼?為什麼?」
這題難在它需要很大的想像力和邏輯性,而且回答容易流於空泛。
我當時有點緊張,停頓了一下才說:「我會優先改革教師培訓制度,因為老師是教育的根本。
我會增加實習機會,讓新進教師更有準備。」我覺得這題難是因為它要求你不只要有想法,還得說出具體的可行性,壓力真的很大。
整體來說,面試雖然緊張,但只要準備充分、展現真誠,教授其實都很願意聽你的想法。建議大家多看教育相關的新聞(像108課綱或偏鄉教育),還有練習自我介紹和動機陳述。
祝福準備教育學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