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學習成果和其他有利文件是教授評估你高中三年的學習歷程、能力展現和專業素養的重要依據,因此準備時不能只平鋪直敘、單放作品成果,而要有 結構、邏輯性的清楚展現你的收穫與反思。
及早開始收集
- 從高一開始累積:不要拖到最後一年才準備! 建議 高中三年期間 就養成蒐集習慣,把課堂成果、競賽經歷等資料定期整理。
- 保存方式:截圖、PDF備份,透過專用的雲端資料夾存檔整理,確保未來不會遺失。
課程學習成果/其他有利審查資料應包含哪些內容?
一、課堂成果(展現學習能力)
- 報告、簡報、心得、小論文、專題研究、軟體開發作品等
- 不只是展示內容,而是強調你的學習歷程與收穫
- 如果老師或同學有正面回饋,也可以擷取放入
二、競賽經驗(展現專業實力與實務經驗)
- 可以依照參賽時序,依序條列 競賽時間、名稱、成績
- 附上 競賽作品、獎狀/名次證明、參賽證明
- 沒得名也沒關係,只要與申請的學系相關,就可以放入!
- 重要的是 競賽過程、問題解決方法,以及反思收穫
- 若競賽有評審正面評語的話,可以節錄放進去
三、現場紀錄(實際參與證明)
- 參賽過程與頒獎典禮的照片(請同學幫忙拍攝!)
- 與知名人士、長官合照(一定要跟競賽或是學術活動有關)
- 其他社團活動參與(擔任幹部規劃)、校外學術競賽活動的照片
作品呈現技巧
- 分類整理:按照類別(課堂成果/競賽經驗/學習心得)或時間順序整理
- 內容精煉:避免過於雜亂,挑選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或競賽成果 放入
- 加上說明與反思:教授重視的是你的 學習歷程與思考能力,而不只是單純的作品呈現,在每個作品集後面加上個人的心得與反思,若是未得名的競賽,可以說明你在這競賽中學習到什麼?失利原因是?下次要如何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