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我也是從高中生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切,面試前的那段時間真的是既興奮又緊張。
面試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是筆試,主要考的是生物和化學,範圍基本上就是你高中學過的那些內容,還好我當時的生物和化學算是蠻有把握的。
筆試之後,如果分數還不錯,才會進入到第二階段的面試。
當天早上,我記得在筆試之後,我和其他同學都被帶進了面試區,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面試可以說是最考驗大家的地方了,不單單是考你學得多不多,還有你對醫學這條路的了解有多少。面試的時候,教授們會問一些超基本的問題,比如說:
「你為什麼想讀醫學系?」
「你對醫學的哪個領域最感興趣?」
「你怎麼看待醫生的職業道德?」
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都很有深度,主要是要了解你對醫學的認識有多真切。除了這些專業問題,教授還會問一些時事問題,像是:
「你對最近的醫療改革有什麼看法?」
「你怎麼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這時候就要注意,除了醫學專業知識,時事新聞也得多留意,像是最近的醫療政策、醫學突破等等。畢竟,醫學不僅是學術,還關乎到社會、政策,這些東西大家一定得知道。
那我當時準備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這樣:
首先,我每天都會溫習高中學過的生物和化學,這些基本的東西一定不能掉以輕心。然後,時事部分我會每天看醫學相關的新聞,了解一些最近的醫療發展,還有醫療改革之類的話題,這樣在面試的時候,回答時就比較不會怯場。除了這些,我還會找朋友來模擬面試,互相問問題,這樣可以練習臨場的反應。
最難忘的,應該是面試後的那一刻吧。
當我走出面試室的時候,心情真的是五味雜陳。既有一點小小的自信,覺得自己表現還不錯;但又有一點緊張,怕自己回答得不夠好。不過,不管結果如何,這一過程讓我對醫學的理解更深了,也讓我認識到自己對這條路的真正熱情。
回想起來,這段經歷真的是很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