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復刻】Ep.12 教授喜歡怎樣的你|大學升學專題 VII:考場 (中)
個人認為就算今天先面試才篩成績,結果同樣不會改變:先篩上就對了
圖/文/陳建宏 Vernon
個人申請內容雷同
怕個申管道的同學不在少數;備審資料所要求的項目基本上除了成績單以外,對第一次準備的考生來說都很陌生,本集就用這個段落簡單說明一下:備審和面試的原則性其實是差不多的。
A、備審資料
備審中常見的項目是自傳、申請動機、讀書計畫及成績單。根據本人 108 學年在成大 12 系所教授訪談中,教授的問答結果七成一致:
-
簡單、清楚表示你是誰
-
為什麼覺得自己適合讀這個系?
-
將來考生可以運用系上的資源做到什麼事?
剩下的就是考驗教授的「多元包容力」,有的教授表示只要是學生做的東西都很好,有的教授表示部分科系面試比重不低,有的則會特別注意考生備審中的敘述是否和面談相同。
其實反過來考生大概可以這麼想:什麼科系在什麼部分會比較嚴謹,那就針對這些內容去準備,雖然不能保證萬無一失,但絕對比措手不及好。
而大部分考生通常會對上述幾個問題點感到陌生,若不是堅持考指考 (現在是分科測驗嘛) 的學生,學測後就犧牲點,認真花些時間認識自己、做足功課。
畢竟在教授眼中你準備的東西大致上花了多少時間,是感覺得出來的。
備審的內容沒有著墨太多,是因為如果我是根據「面試」的時候大概會提到些什麼去準備,比較不會出現書審、口試二邊資料不一致的狀況,當然書審可以事後去美化,只是要避免不實資訊,不然扣分的程度可想而知。
B、面試場合
如果備審屬於靜態表達,那麼面試就是透過動態口說呈現考生自己的樣子,所以讀者備審上怎麼寫、面試就怎麼回,是比較恰當的做法。
有些學生會問說:是不是在面試時,比較安靜的學生就比較吃虧?
目前為止沒有教授否認這項事實,確實比較不說話、太過溫吞都不是好事。
另外有一種學生,他雖然講話不順暢,但還是能從談吐當中發現他的特質、感覺到他有在想事情,且沒有讓教授感到急躁,這樣的學生是不會比較差。
但前提是人的「內向」和「膽怯」還是有區別,我不好意思直接說非克服不可,不過被迫濃縮在幾分鐘的時間要呈現考了這大半年的成果,想想就過去了。
別跟機會擦身而過。
教授認為:學生答非所問的狀況非常常見。
這樣的比喻就像:如果喜歡一個人到某種程度,一定能說出喜歡這個人的什麼,為什麼會開始喜歡對方,對方是在讀什麼的、做什麼的?基本上一目了然。
但常常到了大學面試:考生為什麼能去台大偏要來讀成大?考生還有填成大其他科系,那如果都錄取會選我們這裡嗎?或者單純一點的問題:你為什麼要來我們這邊讀書?
這就奇怪一點,還真的答不上來。
所以才會衍伸出模擬面試這玩意,畢竟如果未來的交往對象問讀者:你喜歡我什麼?
我 ...喜歡你平常騎的那台車。(?)
這就是教授時常感到啼笑皆非的情形,其實面試期間個人一路看下來會覺得「目的性不要太強」的話,表現通常會比較好,供參考。
面試常考題
一、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通常有幾種長度需要準備:30秒、1分鐘、3分鐘的,分別會用在:團體面試、個人面試、教授找不到你資料的情況;有的學校也會開宗明義要英文的,有列到清單的也要準備好英文版本噢。
現在好多老師都說聽到家人就開始放空 XD
以前的環境喜歡多滿、豐富,這樣子可以呈現一個人準備豐厚的程度;不過時代在變,稍微配合一下教授的狀況:在找資料就多講點沒關係,盯著你看就可以趕緊進重點囉。
因此自我介紹當中,和備審的準備相同:不用花很多篇幅陳述考生的家庭成員,也不用將國中、小事蹟詳細說明,能把「你是誰」這件事做成短講即可。
而現在的教授在自我介紹中比較想聽到的重點多為:
(1) 我是誰?我有什麼樣的特質或能力,所以決定填這個系
(2) 我平常 (最近) 在做什麼事,比較關心什麼類型的話題是和這個系相關的?
(3) 為什麼是來讀我們這間學校不去其他地方,因為這裡的什麼和別人不一樣?
一來不會讓教授在調考生資料的時候覺得他在浪費時間,一天面幾十個學生都這樣,感受就不會太好,內容量準備充足也比較不會因為談話的空白而尷尬。
二來自我介紹就是必備題,精明些還可以挑想講的重點先模糊帶過,教授通常會對這些含糊其詞的部分留下印象,這就是他待會想問的問題;而也通常就是考生有認真準備過的東西,聊起來也比較不會太緊張。
二、為什麼要錄取你
面試中其實有很多問題並不是只是真的問「為什麼」,也不是要考生回答「好或不好」,這個問題就是其一,帶讀者了解教授在想什麼。
你有什麼地方和別人不一樣的嗎?
之所以會問考生這個問題有二個可能:一是經過面試,教授對你印象不深刻;二就是測測讀者的反應。
光是在台灣,比自己認真、比自己優秀的人還很多,可是考生真的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嗎。
因此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你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但是大部分考生在填志願的時候除了看類組、看科系名字感覺之外,比較少會做再深入點的功課,比如:成大跟台大這兩個系哪裡不一樣?中央、成大都錄取了為什麼還是選中央?
如果是我大概會這麼回答:
其實經過了第一關的成績篩選,至少我可以先確定自己的能力有初步符合老師們的標準,當然在此我一定不敢在教授們面前吹噓;不過我自認是一個修正錯誤既快速,也不容易惱羞的人。
所以今天我來面見老師們,除了我自己有點私心想看看未來老師們的樣子,同時也是抱著一顆受教的心,如果我今天有表現不好的地方,還望老師們能提點我。
因此,讀者個人的優點有什麼,不妨可以展現出來給教授看。
三、學過哪些有關的
認真說起來這個題目很送分,畢竟難得問考生一題在學測中應該要會解的題目,好好把握的印象分數就會拉高。
完整問法大概是:你高中碰過什麼跟我們科系有關的,跟我分享一下
我相信「想知道考生是不是有基本功的科系」就會出這題,畢竟大家送來的成績審查很難是被認為「太糟糕」篩上來的。
篇幅的關係沒辦法寫太冗,這邊我用在中正經濟面試的經驗來回答。
教授:可以說說看高中你學過什麼經濟概念嗎?
我當時的回答:
我小時候對「賣火柴的小女孩」印象很深刻,因為它是少見以悲劇收場的童話,聽完的時候其實不太喜歡那個情境。長大無意間想起這件事的時候,故事中的小女孩是因為火柴沒賣出去凍死的,那怎麼會這樣?就引起我了解的興趣。
1850 年代是工業革命後期,當時許多家戶都相當有錢,天冷的時候抱著暖爐就可以一夜好眠;那我想到的部分是:劣等財,人們不到沒什麼錢的時候是不會買火柴的,加上天冷大雪會減少人們外出的動機,賣不出去只能自己用火柴的故事好像就合理多了。
教授給的回應是:有準備、邏輯清楚有說服力 (但未必是正確的解釋),給了不錯的評價。
四、你想問我們什麼
要說跟未來職場最像的問題就是它了,雖然回答「沒有」是常態,問得好就有加分的機會,但也不能亂問,特別是網路上就查得到的東西。
除非老師很想下班不給你問完 XD
我以前在小七應徵也被問過這個問題。
首先幾種地雷不能踩,比如問:教授是做什麼的?這個系未來出路是什麼?這些東西都是網路找得到,升學先找好資料就變成一種必備技能。
仔細想想,總會找到可以問的點:
- 我相信面試的過程有些差強人意,因此您覺得有什麼我可以改善的地方嗎?
- 我在網路上查到教授的專長是 ... 教授您是因為熱愛這個領域所以想鑽研嗎?
- 教授,我們將來能學會的這些東西,在未來能和別人競爭的優勢是什麼?
這些問題很著實地會讓教授感受到,讀者有沒有真的做功課才來;其實我並不想把業界面試和學校面試聯想在一起,本質上其實有些相同,但若這麼想恐怕會給學生帶來壓力,畢竟緊張就沒辦法好好呈現自己好的一面。
如果還是沒頭緒,一樣可以利用網路資料,看看別人是怎麼反將主考官一軍的,偶有精彩的文章唷。
成績依然是上岸關鍵
辛苦了,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這是一個說法,當年的《成績篇》講題很可惜沒有班級選到,因為這對於我們去鎖定自己讀書的目標來說挺重要;就是說讀書歸讀書,可是讀多久、做多少事,沒有一個衡量是很容易彈性疲乏,也是考生們比較會焦慮的問題之一。
成績篇還有揭曉在 107 個人申請狀況下的校系落點,按類組去區分考生預期中的科系大概要「優先」讀哪些科目比較好。
以本人經驗來說,英文實在是非常死穴,107 學測 13 級雖然撈到一個前標,卻也是前標唯一一個級距 (12 級剩均標),清大經濟、政大經濟、師大教育都是因為英文沒有 14 級被刷掉,六個志願就一半沒撈到,非常現實。
所以其實寧願考生有一科 14 級,也不要五科都考一樣 12,尷尬到不行。
再來是,基本上除了台大,大部分的考生一定都會「重榜」,也就是說 90% 的系所都是有備有機會,到我成大經濟這邊只有最後幾個沒備上。
認真說起來,哪怕是一般般表現,想辦法篩過去第一關是最實在;不過無論如何考生閱讀文章時已經走到這一步的話,就當作是把這個階段收尾完成吧。
祝一切順利,下集見。
資料來源:陳建宏 Vernon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本文由 陳建宏 Vernon 方格子 授權轉載
相關推薦
-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