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考試技巧 |
醫學生的時間規劃法
讀書考試系列的第一篇文出來啦~🎉因為自己是大約高二下開始會稍微規劃段考前的讀書時程,就這樣慢慢自己摸索、調整,到現在有一些心得,再加上之前常有學弟妹問我怎麼規劃時間的,也給了我頗多正向的回饋,所以就想藉著這個帳號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希望可以幫助到現在有需要的大家😊
/
我的時間規劃步驟(可以配合上方圖片服用😇):
1. 列出長期規劃的確切時間與內容
我自己對於長期目標的定義,是一至兩個月的目標,通常就是大考或報告,例如學測、分科、各科的期中期末考/報告,英檢或多益也算,就是你規畫主要是為了誰,它就屬於長期目標✨
所以,我會找一本行事曆,把各個長期規劃的目標標在日期上,並找一個地方,把這些目標要達成的細項寫出來。ex.期中考數學範圍是ch1、2,而我需要讀完ch1~2的課本、講義、老師的習題、補習班的題目。
2. 以週為單位列出待辦事項
對於規劃的單位,我相信應該蠻看人的,大部分的人不外乎是以日、週、月為單位,但我習慣以週為單位,主要大概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如果以月為單位,那其實就跟我的長期規劃差不多,而且以月來規劃的話我覺得太大太籠統,容易造成效率不高;
至於以日為單位的話,我覺得很常會有突發狀況像可能突然生病之類的,如果今天沒達成,明天又要一直趕,壓力很大而且真的很容易因為突發狀況而完成不了。
總而言之,我覺得週是一個最適宜的單位。
3. 以週為重複單位將每天可動用時間大概算出
⚠️可以低估,但絕對不要高估!⚠️
這裡主要就是把星期一到日可以動用的時間算出來,像高中星期一都沒事的話,我就會把星期一的可動用時間估約4小時(5點放學回家,6:30吃完飯,如果我差不多12點睡,那扣掉一個半小時的洗澡加休閒時間,我的讀書時間大概至少有4小時),那如果我星期二三有補習的話,我就會把原本的時間扣個3小時剩1小時。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低估但絕對不能高估,因為低估自己的時間的話,就可以把多出來的時間用來先完成一些之後的規劃,沒有損失,甚至會有成就感;但如果高估時間的話,很容易完成不了每天的規劃,造成一直補之前的進度,身體累心情也會不好喔~
4. 預估各週待辦事項的耗時
⚠️可以高估,但絕對不要低估!⚠️
這裡就跟上一項一樣是預估時間,但要注意的點是,這兩種預估是相反的,可以高估但絕對不能低估!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低估某件事的耗時,突發狀況就很有可能導致無法如期完成🥲ex.假如一個單元的數學講義,我平常平均花5小時,那我就會先估個6小時,以免這個單元特別難或我那幾天效率特別差,這樣才能確保我會在我的計畫中如期完成。
5. 將每週的待辦事項填入每天
⚠️盡量不要整天都做同一件事⚠️
這大概就是最後一步啦(但還有第6點,不要太快滑走😆)~
這部分就是依前面可動用的時間,填入各個待辦事項啦~
啊這裡有個我自己的習慣,也是我常常給其他人的建議,就是盡量不要一整天都做同一件事,算數學啊讀生物之類的。因為我覺得一整天做同一件事很容易會厭煩,效率有可能會變差,一直都讀理科可能會覺得耗腦過度,一直讀文科又覺得看太多字眼睛疲勞,所以我會建議可以理科文科交替讀,比如:2小時算數學+1小時讀國文+0.5小時讀英文之類的。
6. 最後,就是記得每個星期留下3~6小時的彈性時間!
這個彈性時間有很多種用途~
-可以用來因應突發狀況,補齊未完成的週待辦事項
-如果這週的計劃都有完成,也可以超前進度,做一些下禮拜要做的事,讓下禮拜的自己輕鬆一點
-也可以把這些時間拿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休閒娛樂,像我學測前就是每星期都固定至少4小時留給自己看小說或寫作,我覺得這很重要,因為大考壓力很大,一定要有一些讓自己能放鬆的時間,才不會一直緊繃著造成心理內耗😌
/
今天分享的讀書考試技巧第一篇之時間規劃法(名稱是要多長😆),就到這裡結束啦~如果還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再問我!
預告下次的文章主題,是關於「醫學系很忙嗎?課業壓力會不會很大?」,這個問題大概是其它科系的朋友和學弟妹最常問我的top 1🥇,我自己在高中的時候也很好奇,只要跟醫學系學長姐聊天常常就會問到這個,因此想在這裡分享一下,也可以讓大家更了解醫學系的生態~😊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想看我分享更多醫學系的事情,歡迎按讚追蹤分享!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也可以留言或私訊告訴我,我們一起來討論!
#醫學系 #醫學系日常 #醫學生 #med #medicine #大學 #學測 #111學測 #112學測 #113學測 #指考 #分科測驗 #個人申請 #面試 #牙醫 #中醫 #部落客 #study #studygram #讀書帳 #學習歷程 #準大學生 #考試 #考試技巧 #讀書 #讀書計畫 #讀書筆記 #讀書方法
圖片/影音/資料來源:wenyueh_med_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本文由 wenyueh_med_ Instagram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