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小幫手
2022-06-08 08:37:32

縮短人際關係的差距,這樣做減少認知差距的行為 | 出色文化

縮短人際關係的差距,這樣做減少認知差距的行為 | 出色文化 -人際關係

當人際關係良好和人際關係很差的同事在同一個職場共事時, 管理者該如何管理。

如前所述,不論是從領導者的觀點來看、或是從資訊分享的觀點來看,都認為「跟主管在資源交換方面交流得越好的部下,表現越好」。

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必須理解主管與下屬在積極建構人際關係時,容易發生的兩個危機。

危機1 距離太近會覺得窒息

第一個危機是跟上司關係太好時,會產生窒息感。

一個積極向上的部下,就算是面對上司的嚴苛要求時,也會想辦法達成,此時部下會產生壓力。

有關這一點,美國的經營學家哈里斯等人,透過企業調查得到了實證。

取得上司提供的資源,或是跟上司有良好關係的部下,他們為了達到上司的期待, 而陷入了相當大的壓力。

也就是說,跟上司的關係太好或太差,都會對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主管會持續不斷的把工作丟給兩種人。一種是交付任務之後,會拼命取得優秀成果的部下;另一種是不會抱怨、完全服從的部下,但在調度部下的時候,還是要有個限度。

 

刺蝟的兩難境地

叔本華講過一個知名的寓言,叫做「刺蝟的兩難境地」。

某個酷寒的冬日,兩隻刺蝟為了度過難熬的寒冷,所以緊緊貼在一起取暖。

然而,牠們發現自己身上的銳利刺針會刺到對方。於是這兩隻刺蝟不斷重覆嘗試,終於找到了就算被對方的針刺到也不會疼痛、能夠互相取暖的絕妙距離。

上司和部下之間必須找出最佳距離。

為了找出適度的心理距離,重覆溝通、理解對方及自己的特質,這樣的共同作業是不可或缺的。

危機2 被拋棄的下屬

另一個危機是與上司關係不好的下屬。

這種下屬過度感受到危機意識,所以很在意周遭環境,做起事來很難發揮原有的能力,無法讓工作成果良好發揮,也很難對職場帶來正面影響。

負面氣氛會讓在場的每個人都很不自在,也無法發揮能力。如果能加以改善,就算大家的人際關係各異,也能成為提升組織表現的原動力。

 

那麼,在大家的人際關係有差距的前提下,又能不妨害團隊的前提是什麼呢?

那就是與上司「關係沒那麼好」的部下,要做好以下的心理建設。

心理建設①: 跟上司對應雖然有差距,但也是沒辦法的事」,對於這一點,部下需要抱持著一定程度的理解。

心理建設②: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讓關係比現在更好」,部下要有這樣的期待。

上司對應不同的下屬時,會抱持著不同的態度。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下屬會覺得:「這也是沒辦法的」呢?

「所謂的上司,就是應該對每個下屬都能平等以待」如果大家在職場裡有這種潛在的理解,那上司的差別對待就不符合這個規範了。

如果公司規定「上司必須依照部下的業績或對企業的貢獻度而提供部下資源」,會怎麼樣呢?

依照工作的重要性和對公司的貢獻度不同,上司的對應自然會有所偏頗;從提升生產性的觀點來看,這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下屬也能認可上司的對應。

這樣,下屬應該就能理解「這也是沒辦法的」吧。

說得更精確一點:資源交換的量或質,以及伴隨著的關係差異越大,上司越能做出適切的對應。

如果上司能給自己更多資源,讓自己負責的工作越能順暢進展,部下就不會面臨無從發揮的局面。

接下來,我們要談兩種可能的改善方式。什麼時候下屬會覺得:「靠自己的努力, 一定能讓我和主管的關係比現在更好」?

例如,新員工或中途錄取的員工等等,這些才剛進公司的人,能夠與「已經和上司建立良好關係的同事」放在同一個模式上觀察嗎?

這位同事擁有什麼樣的職能(與高績效直接相關的業務行動特性、執行能力)、可以拿出怎樣的成果、有著怎樣的工作心態?

理解這些要素之後,再來觀察上司期待下屬有怎樣的工作風格、是不是能夠大致理解下屬的想法。

「如果展現出自己的能力和成果,或許和上司的關係就可以變好了」── 若員工在職場上能有這種正面的想法,團隊就不用精簡人員,反而能在職場上激起更燦爛的火花。

當然,大前提是下屬能夠健全、持續地拿出成果,不使用諂媚上級等手段,就能創造有建設性的人際關係。

也就是說,想要成立良好循環的條件,在於領導階層正確的「考核能力」。

主管必須給予員工適切又公正的評價,且下屬對此有所深刻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事。

小型職場更不能有「人際關係上的差距」

不管是再怎麼優秀的處方箋,都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職場。

在組織心理學上有些理論歷久彌新,但人際關係的差距,卻不是簡單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的。

可以理解的是,人際關係的差距會受到團隊的規模影響。

同樣程度的人際差距,在小團隊與大團隊中,對於團隊成員的影響力也各異。

北京科技大學的蘇教授等人,以在中國的製造業及電氣通訊相關公司為對象,進行了調查。

在研究的過程中,蘇教授將受試者分成小規模的四至五人團隊,以及約十人的大規模團隊。

依據分析結果,首先,在同團隊內就算有遠近親疏之分,但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內, 只要同心合作,還是可以提升團隊的表現。

然而當差距變大時(例如有跟上司關係極好的下屬,但也存在關係極差的下屬), 向心力與表現就會變得低下。

這個結果顯示,上司與部下的關係差距不能太大。

然而,這個研究結果還有後續。

那就是小規模團隊在人際關係上的差異,其影響大於大規模的團隊。

人數少的團隊中,一旦有下屬諂媚上司的情況發生時,員工就無法同心合作,當然無法提升團隊表現。

這是在理論上也能說明的結果。

團隊中圍繞上司一人的關係中,結合了代表著受到主管重視的內部集團(自己人) 和相反立場的外部集團。

和大規模團隊比起來,由於小規模團隊中,成員之間對彼此的存在有更明確的認知,所以能夠很清楚上司交代的工作、與有利的資源會往哪跑。

這樣的狀況,只會讓彼此之間產生不愉快的感覺。

資源被剝奪的人會對拿到資源的人產生敵意與嫉妒,而佔上風的人則會有優越感和輕蔑對方的心情。

主管在人數少的團隊上,更需要努力建構差異性小的良好人際關係。

利用職場外的力量彌補「人際關係差異」

以上所舉出的兩個危機,都是企業經營者、團隊領導者必須留意的。

最後,除了領導者、管理者,我也想對「被領導」、「被管理」的部屬說一些話: 如果職場內的人際關係很難處理,不妨就借助外部的力量吧!上司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且不一定是最好的資源。

幸好在職場上並不僅只靠一個部門或單位就論斷成敗,我們要好好活用這一點。

會造成人際關係的差異,原因來自上司或部屬擁有的物質及心理上的資源。

一個人際關係已經差不多固定的公司,與主管較不親近的下屬會無法取得足夠的資源。又因為各種資訊與支援不足,這樣的下屬能獲得的協助就會更有限。

對部下而言,如果能彌補這些不足之處,就可以達到自己的任務目標了。

這個不足的部分要尋求職場外的支援。

如果在職場外能夠找到協助自己、並且提供支援的人,可能就會有更意想不到的發展、更廣大的人脈。

又或者,藉由外部拿到的資源,就可以理解上司所說的話的真正意義以及意圖。

這會讓我們掌握到更多細節、並且找到自信,對公司來說也是一種價值。

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727669


圖片/影音/資料來源 : 出色文化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本文由    出色文化    授權轉載※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4)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