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穗理論:不求最好,只求最適合 | 幸福文化
有一次,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三名弟子來請教老師,如何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
於是,蘇格拉底帶著他們來到麥田邊,要求他們每人從中摘一支自認為最大的麥穗,並提出了一個要求:只能摘一支,而且不能走回頭路。
三名弟子展現了三種不同的態度:
第一位弟子走沒幾步,就迫不及待摘了一支自認最大的,才發現前面還有更多更大的麥穗。
第二位弟子一直東看西看,左比較右比較,一直走到終點,才發現自己錯過了最大的麥穗。
第三位弟子比較精明,根據長度將麥田等分成三段,走到第一段時,只看不摘,決定麥穗的大小標準;走到第二段時,驗證前面的標準;走到最後一段時,摘了其中最大的一支麥穗。
那麼,三名弟子中,誰選到了最大的麥穗呢?其實,結果與最大或最小沒有太大關係,只要自己滿意就好。
第一名弟子下手太早,自認選擇了最大的而沾沾自喜,卻在看到後面更飽滿的麥穗後懊悔了,但為時已晚;第二名弟子顧慮太多,挑來揀去,總覺得最大的麥穗會在後面,始終沒有勇氣下手去摘,等到了盡頭才發現沒有機會了,只能隨便摘一支;第三名弟子分門別類地層層篩選,看似會選擇到最大的,但是請別忘記,現實中大多時候不會給你太多考慮和選擇的時間。
所以,不要試圖選出整塊麥田中最飽滿的那支麥穗,那太難實現了。
視線範圍內自己最滿意的那一支,就是最佳選擇。
若要將麥穗理論套用到實際生活中,即為「不求最好的,但求最合適的」。
無論是生活或工作,任何一個問題從來不存在最佳解答,只有最滿意或者相對滿意的解答。我們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尋求最好結果,只要最適合就好。關於此點,可以從愛因斯坦放棄總統職位的故事來獲得啟發。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九日, 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逝世。
在此之前的一天,愛因斯坦就收到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寄來的一封信,信中言辭懇切地邀請他出任以色列總統。
當晚,媒體記者聽聞消息後,紛紛打電話給愛因斯坦確認:「聽說以色列邀請您出任總統,您會接受嗎?」愛因斯坦堅決回應:「不會接受,我當不了總統。」
剛放下電話,以色列駐華盛頓大使又打來了,他問道:「您好,我是奉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請問若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愛因斯坦依然拒絕:「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懂一點,關於人,我近乎一無所知。這樣的人,怎麼能勝任總統呢?」
大使繼續勸說:「已故總統魏茨曼也曾經是一名教授,相信您一定能勝任的。」愛因斯坦顯然很瞭解這位故友,他說:「哦,不一樣,魏茨曼和我完全不同。
他行,但我不行。」
後來,愛因斯坦又在報紙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
他說:「我一生都在和客觀世界打交道,因而缺乏天生的才智,又缺乏處理行政事務的經驗和公正對待他人的美德。
所以,我不適合這個職位……方程對我來說更重要,因為政治處理當前狀態,而方程卻屬於永恆之物。」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能當上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的國家總統,是一件多麼榮幸的事啊!但是,愛因斯坦卻拒絕了這份邀請,選擇了最合適自己的道路。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完全正確,因為專注於科學研究,致力於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九九九年,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世紀偉人」。
二 九年十月四日,受到諾貝爾評選為「一九二一年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為諾貝爾獎百餘年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獲獎者之一。
其他兩位分別是一九六四年的和平獎得主馬丁.路德,以及一九七九年的和平獎得主德雷莎修女。
試想一下,如果愛因斯坦選擇去當以色列總統,施展他不熟練的政治手段,想來不會在政界有太高的成就,世界上也會因此少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麥穗理論告訴我們,要去釐清最適合自己的是什麼,如何發展自己的長處,在面臨選擇時,精準評估自身優勢,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才能揮灑自己的獨特價值。
相關推薦
-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