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小幫手
2022-05-27 09:18:37

如閱讀書籍般閱讀全世界 |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如閱讀書籍般閱讀全世界 |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這是一則有名的軼事:牛頓看到從樹上掉落的蘋果,由此思考出萬有引力定律。在人們傳講這段可說是後世所創作的故事時,大多省略了重要的部分。

 

牛頓並不是從「蘋果為什麼會掉下來?」這個疑問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而是更進一步思考「為什麼蘋果會往下掉,月亮卻不會從天空掉下來?」後,從數學的角度苦思探究,才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換句話說,蘋果只是個前奏。

 

關於牛頓的天才特質,愛因斯坦是這麼說的:

 

「對牛頓而言,自然界是一部攤開的書本,(他)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讀懂書上記載的文字。」

 

對牛頓而言,自然界,也就是宇宙的一切,是充滿刺激的「讀物」,而且他輕易就能讀懂那些書籍。不論是浮在半空中的月亮,或是從頭上掉落的蘋果,對牛頓來說都是極其美妙的謎團,而他也充分享受解謎的過程—說得稍微浮誇一點,這就是愛因斯坦的「牛頓論」。我認為,身為取材者的寫手所要朝向的目標就在於此。

 

對取材者而言,「世界」是一本攤開的書。

 

取材者必須像閱讀一本書那樣閱讀「他人」,以及他的話語。

 

取材者必須像閱讀一本書那樣閱讀「事物」,直到最深處為止。

 

取材者必須像閱讀一本書那樣閱讀「世間」,解讀風潮趨勢。

 

並非追求科學、數學或客觀的正確解答,不過就是以取材者個人的主觀去「閱讀」全世界──全心全意地。

 

閱讀文字、閱讀影像、閱讀廣告、閱讀音樂、閱讀他人的服務、閱讀街道與季節的流轉變化、閱讀人們的聲音。在林蔭大道上一邊走著、在電車裡一邊搖晃著、與家人朋友一邊談論著的同時,也一邊感受眾多事物、提出問題,再用自己的話語回答。這就是所謂的取材與閱讀。身為取材者的寫手,除了書寫以外的其他時間都必須花在「閱讀=採訪」,必須花時間去觀察、思考。

 

目前為止,我曾遇見形形色色令人尊敬的寫手,有時我也以取材者的身分側耳傾聽,與他們談論眾多話題。在這樣的體驗中,我發現一件十分確定並可在此言明的事:

 

所有傑出的寫手都是優秀的取材者,無一例外;他們的取材也無不融入日常生活中。雖然這些人之中也有許多手不釋卷的愛書人,但即使在未接觸文字的時候,也依然在讀些什麼。他們有著閱讀「書本以外事物」的習慣。小說家、電影導演、舞臺劇作家、散文家、廣告文案撰稿人,還有寫手,儘管領域各不相同,原則卻是不變的。

 

我之所以希望本書從「閱讀」開始,因為這也是取材的第一步,是「寫作」的大前提。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寫手,首先必須是一名好讀者。而且我斷定這樣的順序絕對無法交換。

◎為什麼你的文章很乏味?

 

談到閱讀,跟各位介紹一段黑澤明導演的心聲。

 

相信有很多人知道,他原本想成為畫家。事實上,從藝術的角度來看,他所留下的分鏡手稿已達可出版成畫冊的水準。像是我就會想:「他連分鏡手稿都能有這樣的品質,要是認真去畫,不知道結果會怎樣?」「他究竟為什麼放棄了繪畫這條路?」在晚年的訪談中,黑澤導演將原因歸結於看待對象的「眼光」,而不是「繪畫技巧」。

 

「來說點有趣的事吧。繪畫這種東西咧,即使是塞尚還是其他什麼人都會花上好長一段時間去畫是吧?不會畫畫的人總是很快就畫完了,沒辦法像他們畫那麼久。這是因為呢,那些人看見的東西不在我們的視野裡,他們能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才會那樣拚了命去畫,想把自己真正看到的東西確實畫出來。而我們因為只看得到很膚淺的東西,所以一下子就畫完了。」──《黒澤明、宮崎駿、北野武,日本的三位導演》

 

那些出類拔萃的畫家,在論及繪畫實力前,首先要有傑出的「慧眼」。對凡人看不見的東西能歷歷在目,所以才會花費長時間繪製一幅畫卻完全不覺厭煩。另一方面,像自己(黑澤)這樣的凡人,馬上就可以畫完,並不是因為作畫速度快,而是自己看不見一流畫家眼中所見,目光所及只在層次低、膚淺的對象,才會一下子就畫完了。事實上,不能這麼快就畫完,因為應該用心看(閱讀)的對象還有很多。

 

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領悟到寫手也是一樣的。要先鍛鍊的不是「寫作能力」,而是「閱讀能力」,才足以成為優秀的寫手。

 

將文章寫得支離破碎的寫手。

 

寫作不得要領、原稿內容失焦的寫手。

 

寫不出及格的文章、停滯不前的寫手。

 

要我來說的話,在進入技術層面的討論之前,他們就已經觸礁了。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身為讀者的自己」實在太不用心。

 

首先,沒做到「閱讀」受訪對象這件事。自己對受訪者的了解流於表面,完全沒試著探究更根源、更深層或潛藏在背後的事物。明明什麼也不懂,卻自以為知道些什麼,就這樣下筆。

如閱讀書籍般閱讀全世界 |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更致命的,則是沒能「閱讀」自己的原稿。明明只有四十分的稿子,卻莫名其妙給了八十分,並在只達到四十分的狀態下停筆。如果身為讀者的自己夠嚴格的話,應該能對只值四十分的稿子做出正確的評價吧。接著,要是知道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便能以八十分或九十分為目標,繼續認真努力。

 

明明該做的事有這麼多,卻因為身為讀者的自己得過且過,完全不明白自己的文章哪裡有問題,以至於覺得「這樣就夠了」。

 

比起學習表現技巧之類的小聰明,首先要鍛鍊「身為讀者的自己」,當一個時常閱讀書本、電影、他人與世界的人。如果你的文章乏味,多半不是因為「身為寫手的你」不好,而是「身為讀者的你」不用心。

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2475


圖片/影音/資料來源 :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本文由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授權轉載※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3)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