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過去受傷的自己說聲「謝謝」再說再見|幸福文化
二○二一年的夏天,在家中幫孩子慶生;往年孩子生日都會帶他們出去玩,但是今年因為疫情,孩子已經停課兩個月,每天都關在家裡。
還記得二○一九年疫情爆發的時候,沒有人想到這個疫情會席捲全球,更沒有想到它會大規模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過去,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像是出門旅遊、親友聚餐,現在都變得彌足珍貴。有時會想,不知道明年、孩子又長大一歲時,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
我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那時疫情已經平息,生活回到常軌,我們終於找到和病毒,以及與自己內心恐慌和平共處的方式了。
會如此幻想未來,可能是因為我從以前就是一個會跳越時空思考的人。這樣講好像很特別,其實就只是習慣了在當下遇到困難、很鬱悶的時候,去想像未來的自己;然而,也不全然是靠自己的想像。
我很喜歡閱讀作家, 或不同專業領域人士的生活隨筆, 而他們多半年紀都比我年長,所以我是靠著在書中認識這些人生的前輩們,然後跟著想像:當我到了他們那個年紀時又會如何,來重新感受眼前的困難。
有一點像是練習回望。想像在未來,當我回想起現在時,會是什麼樣的想法和心情。然後,比較樂觀、懷抱希望地想著,到時應該能笑著說:「當時真的很辛苦呢!」換言之,讓自己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就是我面對眼前困境,或是感到不知所措時的方法。
雖然心中仍會有不安,也會有「這些問題,真的到時候就會好了嗎?」的懷疑和恐懼,但是我在幾次類似的經驗之後學到,我們本來就沒有辦法控制所有的事情。
反之,讓自己懷抱希望,勇敢地活在當下,才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
以為還很久以後的中年,沒想到一轉眼就到了
讀研究所時期,我經常看一本由日本作家曾野綾子寫的書︽中年以後︾。記得當時還被大我十幾歲的教授笑,說怎麼二十出頭就在看這種書。
事實上,當時的我因為論文卡關感到非常焦慮,有種被困在當下的感覺。
然而,藉由閱讀這本書,看著作者說起中年以後的各種事情,不管是結婚、照顧家人、為生計煩惱,以及她個人對於中年之後該怎麼度過的人生觀,反而覺得非常療癒,有種「原來我到那個時候,會在煩惱跟論文完全不同的事情啊!」的感覺。
在現在不知道如何擺脫, 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否克服的難關面前,不是更努力去探討或者向其他人求助,而是直接跳過,想著「不管怎樣,未來的我,一定已經離這關很遠很遠了吧!那時候的我,可能也會有新的煩惱。未來的我回想起來,會覺得論文考試根本不算什麼,甚至覺得碩士文憑這種東西,就算沒拿到也沒關係,會有這樣的想法也說不定。」我就是這樣想,才覺得看這本探討中年以後的書,非常療癒我心。
而事實也真是如此。當時很令人憂鬱,覺得不知什麼才算是好的碩士論文,現在想起來,不管是終於寫完了畢業,還是真的寫不完就算了,都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啊!我恍然發現,很多執著都是可以放下的,只是當時放不下;能夠這樣想,就是所謂的笑談過去吧!而我也好像在一瞬間就來到了,作者當時寫的那個主題:中年以後。
原來人生,無論當下覺得時間再怎麼緩慢、彷彿永遠都走不到下一個中繼點,實際上,還是轉眼就到了。
中年以後,我也持續著年輕時的習慣,在遇到困難時,不是去找專門探討如何度過難關的書,而是去尋求那些,乍看之下沒有太大關聯,卻能幫助我,從自己內心找回力量的文字;若找不到的時候,就自己寫。寫的時候只是把痛苦寫下來,感覺上,沒有發展出任何解決問題的方法,但總是在事後,證明了書寫本身,其實就是從自己內心挖掘力量的過程。
人生到了這個階段,關於愛情、婚姻、家庭和人際關係,都會遇到許多問題,產生很多不同的想法,也會驚訝於,原本一直以為人的想法在成年之後就已經定型,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人,是會一直改變的。
很多事情在年輕時只是想像,而在實際經歷過之後,隨著時間流逝,又會有不同的感觸。
這本書,就是「現在的我」和「過去的我」對很多事情的不同感受,也是我療癒自己的過程,希望讀者在閱讀時也能和我一樣,即便不是那麼直接地提供了問題的答案,也有種喚醒自己內心深處,原本就存在的力量的那種感覺。更重要的,希望各位在讀完之後,都能了解無論「過去的你」如何傷痕累累,都是成就「現在的你」的一部分;生活就是懂得擁抱傷口緩慢前行,這樣就很幸福了。
購書連結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0686?loc=P_0005_002
相關推薦
-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