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小幫手
2022-04-28 08:49:00

運用EPSD職涯發展階段理論,走出自己的道路! |時報出版

 

運用EPSD職涯發展階段理論,走出自己的道路! |時報出版-EPSD職涯發展階段理論

考慮到過於瑣碎的經驗談可能會失去全貌,在這邊分享我個人觀察整理的EPSD職涯發展階段理論,以及自己的相關實踐經驗,提供大家具體參考。

EPSD職涯發展階段理論 (陳韋丞,2022)

E探索定向Exploration Orientation

P專業成長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舞台展現Stage Performance

D多元選擇Diversified Choices

EPSD

四大職涯發展階段

工作建議

E 探索定向Exploration Orientation

階段描述:職涯初期還在摸索適合自己的方向,無論是自己的天賦熱情、或是找到相對競爭優勢定位。

關鍵行動:開新地圖,不斷接觸嘗試各種領域拓展視野,以便找到比較想要的方向。

時間長度:至少三年的探索,我認為是比較初步足夠的時間。

重要目標:能從365行當中,下定決心選擇聚焦少數幾個職能和產業領域進一步發展。

1.在大公司的話,可能因為過度專業分工導致無法多作探索,但如果是集團新事業體、正在轉型或開發新市場的部門,過程中會有非常多需要多工的灰色地帶,這時候就可以主動爭取,作為自己的職涯探索任務。進入公司之前,需要針對公司近期發展的業務方向有所了解,才能彼此搭配。此外,大公司因為崗位多元,如果內部輪調機制好的公司也有助於探索和體驗。

2.無法進入大公司,小型公司一人多工的狀態、第三方接案公司可以看到的產業豐富性,或是新創公司的角色快速變動與多功能,也都是可以協助我們探索的不錯選擇。

3.如果正職上班的工作過於單一,也可以運用下班後的時間開啟Side Project(指個人專案,通常是想要解決某個問題或是滿足自己興趣),你自己就可以開始嘗試並獲取經驗。不要把所有期待寄託在公司上,不要忘記自己有主動權。

4.求學階段盡早實習或參與各種學習社群的專案,可以提早開始探索。

EPSD

四大職涯發展階段

工作建議

P 專業成長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階段描述:確定好想要發展的方向後,需要盡快具備一定程度的專業能力。

關鍵行動:在公司內外、正式與非正式學習資源和管道,花時間打磨作品和經驗。

時間長度:每個領域紮根專業,初步階段至少三到五年會比較完整。

重要目標:把特定職能的專業累積到這個領域的80分左右、或是兩個領域各自60分以上,會比較有競爭力。

1.當前職場環境快速變動,能脫穎而出的人一定擁有持續學習的習慣、可以快速成長。但學習資源不是只有教育訓練課程,公司內外正式與非正式的管道,都是可運用的資源。

2.在公司的學習:加入優秀團隊、教育訓練課程、把工作當成學習、爭取專案發展新技能和經驗、向厲害的人請教、收集同事和客戶回饋、舉辦讀書會分享,都是在公司場景中可進行的有效學習。

3.本職工作占了大部分時間,如果工作本身無法持續學習成長,就會浪費一大部分的時間。不要太期待下班後的進修,一天頂多兩三小時就很滿了,而且很常偷懶放鬆。

4.公司外的學習:現在網路上資源豐富,各種線上課程和學習社群繁多,也有很多業界的導師計畫,看書閱讀也是很棒的學習。但資料龐雜、眼花撩亂,要評估哪些資源比較優質,比較省時省錢。

5.為了打造專業競爭力,了解並運用自己的天賦熱情、選對戰場發揮很重要。沒有相關優勢,有些事情就是很難做到80分以上,這樣的成就只能處於平均值,無法脫穎而出。

EPSD

四大職涯發展階段

工作建議

S 舞台展現

Stage Performance

階段描述:專業累積足夠之後,就要尋求下一階段的突破,讓你的能力為眾人所知,是很重要的一步鋪墊。

關鍵行動:建立里程碑、打造代表作、行銷曝光、創造人脈等等。

時間長度:建議三到五年,但因為前面累積不同,有人快、有人慢。軟實力強,尤其擅長人際溝通和行銷推廣的人就會很快。

重要目標:不要只有公司內部少數人知道你,要在特定業界或網路社群的名聲廣為人知,才會開始獲得資源傾斜。

1.透過實力取得大眾認可、也可以說是專業個人品牌的經營,主要包含兩大層面:專業成果累積和行銷傳播曝光。

2.在工作上,找到可以累積戰功和里程碑的發展中公司,然後要讓自己去到可以接觸產業上下游夥伴合作夥伴或第一線客戶的位置,盡量不要只有公司少數人知道你,很難建立產業知名度。

3.所謂舞台,對業務來說,就像是需要開拓新市場或創造爆發性業績的企業;對研發人員來說,就像是進入業界頂級專業的公司,或打造產品進入大型市場、擁有特別專利等等。過於穩定只需要維護舊有客戶的企業,比較難累積戰功。

4.有了專業上的實際成果,也可以自己透過傳媒管道曝光和行銷、和有名的KOL合作、打造自己的網路社群聲量,在質和量方面,都要讓人對你留下印象。

5.建立各樣人脈機會也是這個階段的重點,針對你想經營的TA、了解相對的利害關係人,可以加速這個過程。

6.無論你對未來的規劃如何,公司內外都要經營個人品牌,才會讓你脫離一般社畜生活,獲得更多市場青睞和選擇權。

D多元選擇 Diversified Choices

前面三大階段,都有比較固定一點的發展規律以及可操作模式,但如果你完成了第三階段、擁有可以被人記憶的成果和作品,就會發現逐漸有各種機會、可以獲得許多資源、出現各種合作夥伴,此時所有的工作就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也成功達成經營職涯的目標。因此後續的選擇,更多的是個人偏好和意願,走出一條屬於你的道路。

我自己還在探索定向Exploration Orientation階段的時候,雖然公司是數百人的大集團,不過各自部門營運的型態比較像是小公司,需要一人多工,大主管也經常發展新的專案,因此有大量且多元的領域探索。我也曾經想要體驗獵頭工作,就跟獵頭前輩聯絡並說可以幫忙他找人,甚至不用分紅,只需要教我獵頭專業的招募概念和技巧就好,算是自己開啟的Side Project。

第二階段專業成長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我運用下班時間大量進修,參與各種課程,還拿過上百小時的國際認證,當時一到五上班、六日都要上課的日子真的非常累人。後來為了在上班時間也能累積專業成長,透過內部轉調轉換工作內容,都是相關的策略。但因為我所在的職涯發展領域比較特殊,沒有人可以明確定義這個職業需要哪些專業、解決哪些問題,專業能力的等級和深度又怎麼區別,所以我一邊透過實戰經諮詢經驗,了解自己的不足,再去尋找可能的學習資源,花在自學閱讀的時間非常多。

到了舞台展現Stage Performance的第三階段,我主要做了幾件事情:

第一,建立自己的CakeResume自我介紹網頁,讓大家知道我這個人的背景經驗、專業技能,以及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第二,把自己的諮詢經驗心得,撰寫成文章放到Google部落格,並且投稿到知名媒體關鍵評論網,大幅拓展這個領域的知名度。

第三,在網路上尋找從事職涯發展領域的相關團隊,討論合作可能性。持續接下許多大專院校和公家機關的演講與工作坊活動,實體聽眾快速突破兩萬人。奠定後續在何則文開辦的職涯實驗室線上公益講座,能夠有超過1000位聽眾報名的成果。也因為這樣的緣分,後來和顯立哥、Lydia、則文一起建立了TYCIA協會,期待幫助更多迷惘的青年。

這些都是比較主要的投入,初期的醞釀期比較長,但累積幾年之後就會越來越加速。

在上述的過程中,與其說我一開始就非常確立目標追求快速達成,我更多懷抱的是:想要認識新朋友、協助並解決來訪者的問題、做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不斷累積專業並發展下個階段等各個目的。帶了一點彈性,也重視工作生活平衡。在前面這些經驗和養分的鋪墊下,後來我確立了長期想做的事情,並創辦自己的職涯諮詢師培訓公司──職游,也是第四階段的起點。

我自己接觸生涯心理學領域的發展階段論,都比較偏心理層面,具體務實的策略方針很少,才會想要整理出這樣的內容。這個理論除了我自己的觀察,也融合了各種老師的經驗談文章,十分感謝這些前輩分享出來的職場智慧,尤其李柏鋒老師談到職場代表作的文章,帶給我非常多啟發,讓我明確體會到為什麼有些人後來可以擁有那麼多選擇權和資源,關鍵就在於馬太效應。馬太效應,講的是現實世界的資源傾斜原理:馬太福音 13:12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大家可以評估自己位於哪個階段、需要怎麼樣的機會,以及過去哪些地方也許沒掌握好,導致現在的職涯卡關遇到瓶頸。此外,這些階段的時間長度,也不是各自獨立切開的,並非一定要完全按照每個階段的建議時間3+3+3(年)這樣的時間歷程。你只要比一般人更願意投入時間努力,就可以同時多軌進行。只不過做每件事情都需要一定的學習成長期,才會到達稍微熟練的階段。

購書連結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1615


圖片/影音/資料來源  :  時報出版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3)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