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腦袋大躍進的史丹佛超級筆記術》聰明人具備的三個特徵|商周出版
本書所說的「地頭力」,是指「從零開始創造成果的能力」。
更具體來講,以下三種能力就是地頭力的真面貌。
1發想力↓不受常識束縛,能迅速且大量想出點子的能力
2邏輯思考能力↓用自己獨到的觀點整理、分析事物的能力
3共感能力↓獲得周遭的共鳴,實際改變現實的能力
我將從下一段落開始介紹各種能力。
➲ 1 想出大量天馬行空點子的發想力
構成「地頭力」的第一種能力是「發想能力」。
發想能力經常被視同個人的天賦和才能,但現在已經有一套方法,可以讓任何人提升發想能力。
這個方法就是稱為「設計思考」的新穎思考法。設計思考的內容完全就是我在史丹佛大學學到的東西,也是全球菁英正在關注的議題。
為什麼設計思考可以受到全球的關注?這是因為史丹佛等最新技術和事業的誕生地,都發現了「邏輯的極限」,也就是有些境界光靠邏輯是達不到的。
過去的職場注重邏輯思考能力。只要事先規劃好工作並想辦法有效率地執行就好。
但是,近幾年來商務環境持續大幅變化,若仍採用「審慎研究出正確方法後再著手做出成果的作風」,在調查資訊的過程中,資訊本身變過時的風險也會增加。
因此對於「因應變化從零開始投入新事物之能力」 =「發想力」的需求才會遽增。
設計思考是養成發想力的方法理論,主要使用紙和筆這些傳統工具。
實際上,在史丹佛大學的設計思考課程中,也是讓學生在作業進展到一定程度後,才使用電腦等電子設備。一開始用的頂多是紙筆以及白板這些工具,透過讓學生自由討論、研議來激發想法。
刻意用紙筆取代Word 、PowerPoint等方便的電子應用程式,是有理由的。
理由在於「動筆一定要先動手。然後我們會更深入挖掘書寫過程中發現的事物」,而紙筆能強制我們專心培養這樣的思考模式。
不管在想點子、做簡報或寫報告資料的時候,我們都會習慣先思考「正確答案」才開始書寫。只要手邊有電子設備,在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前,就會先上
Google搜尋案例,找找製作資料的範本。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讀幼稚園和托兒所時,都能隨心所欲畫圖,但隨著上小學、國中,卻變得會顧慮「別人看到自己的畫會怎麼想?」,開始在意外界規則和旁人的眼光,而非是想透過畫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常這會讓我們的思考侷限在一定的框架中。
當然,基於社會規範或在對錯等「框架」上思考,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然而,過度意識到框架則會限制自由發想。
若想擺脫這樣的習性,重新擁有幼年時期自由自在的想像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像五歲小孩畫圖一樣,只拿紙筆,快速把想法通通寫下來,這就是設計思考的做法。
➲ 2 讓說明變簡潔俐落的邏輯思考能力
另一種能力是透過邏輯思考,客觀評估事物的好壞。這裡所說的評估,是指冷靜比較事物和各種想法之間的優缺點。
只要提升第一種技能,也就是發想力的話,就能早一步想到別人沒想到的點子,但若想了解這個點子的優缺點,還是得發揮「邏輯」能力。
增進邏輯思考能力,就能客觀地理解各方面的條件,例如,實現這個想法要花三個月還是三年、如果花三年才能完整執行,需要哪些人的協助、如果預算低而且要在三個月內實踐這個想法,現在應該做什麼?等等。
若能從客觀的立場去理解,就能仔細檢討這些條件,清楚知道哪裡受限、哪裡有問題。
也就是說,邏輯思考能力讓我們能評估一件事的優劣。
若能根據一定的標準評估接下來的行動,就能清楚訂出行動的優先順序,知道「應該做什麼」、「避免做什麼」。像這樣提高邏輯思考能力,就更能重現思考過程。換句話說,你以外的其他人,就能理解你的思考程序和方式。若能有邏輯地進行說明,也等於證明你不是一時想到什麼就隨便提出來,而是基於一定的根據和思考過程才提出意見。
透過前面介紹過的發想力迸出各式各樣的點子和可能性,然後再藉由這裡介紹的邏輯思考能力,分析哪個點子能達到最佳成效,縮小選擇範圍。
➲ 3 具有號召力、促發他人行動的共感能力
除了發想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要在職場上真槍實彈做出成績,還要加上另一種能力。那就是組成地頭力的第三種要素,溝通能力。
增進前面介紹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提升表達能力和說服力。但光靠這樣是不夠的。因為即是你聽起來很合理,但別人會不會支持你的意見,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購書連結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8464
圖片/影音/資料來源: 商周出版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本文由 商周出版 授權轉載
相關推薦
-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