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國小時一定遇過一道作文題目─未來的志向,只要當時沒有特別想法的人,最後都會以「老師」做為自己的寫作方向。為什麼呢?我想是因為小孩初次就學後,正式進入另一個人生的重要階段,而這時「老師」是小孩子第一個除了親人外,最常接觸到的人,影響固然深遠,所以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孩子心中一個追隨及模仿的對象。
我也不例外,我也曾想在長大後成為一位好老師,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力量,引導與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方式開心學習,但隨著時間流逝,那份期許好像也漸漸地消逝。一直到大學之後,看著學長姐及一些同學已開始為未來的目標做準備,也讓我重新思考我以後是否要當老師這個問題。
想當老師? 學校跟科系的選擇
首先要先知道教育大學是以培育國小老師、幼教老師為主;而師範大學是培育中學老師為主,但近幾年教育部已宣布師資培育課程新制,部分學校已擁有中學及小學老師「二合一」的培育課程。若是以培育課程為目標選擇志願的同學,記得先查詢好相關資料!
教育學群科系
若就讀的大學科系屬於教育學群科系,例如:教育系、幼教系、特教系等,那入學後就具備修習培育課程的資格。
非教育學群科系
依各學校規定,通常需經過甄選後,才能取得培育課程修習資格、成為師培生,並且可能要另外繳交學分費。
想當老師?修習的師資培育課程
師培課程一般會分成專業課程(教育基礎課程、教育方法課程、教育實踐課程)及專門課程,實際課程內容會依不同學校而略有不同。
專業課程
每個師培生都要修的課,包含教育學的相關理論和關於班級經營、教課所需的學習。
專門課程
會因你就讀的科系、未來教學科目而有不同的必、選修課程。
想當老師?過程比你想像中的遠
師培課程➜教師檢定➜半年實習➜教師甄試➜錄取「老師」一職
一開始不瞭解,還以為只要修完師培課程,就能當老師,但是,沒那麼簡單!當你花一堆時間,修完所有教育學分後,還需要經過教師檢定,合格後才具有當老師的資格,但實際要當上正式教師,必須再渡過半年實習和教師甄試的關卡,才能真正地當上老師。
我的父母和部分的家長一樣,在我上大學後,叫我先修習師培課程,因為他們認為有教師資格等於擁有一個鐵飯碗,不怕未來沒飯吃。但最後的我沒有選擇修教育學程這條路,而是靠後來的準備進入職場,我不知道這個決定是否正確,但是我會努力不為這個決定後悔,希望現在同樣為這個問題猶豫的學弟妹們,也能選擇自己適合且喜歡的路,決定是否要努力成為一位老師,擔任學生眼中閃亮亮的引路者!!共勉之。
▽當初受同學鼓勵,擔任學校英文助教,是難得、寶貴的經驗,但也是確立我不選擇「老師」這條路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