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V
2022-02-22 23:59:52

傳統學校迷思,你中招了嗎?!

我所就讀的學校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一聽到教育大學不免俗的總會聯想到「教育」?!這樣的迷思,你也會嗎~

 

在外報出學校名時,總會聽到別人問:『以後要當老師嗎?』、『以後出來就是老師了!』

 

對於一般人而言,對於教育大學、甚至是師範體系名稱的學校,都會不自覺得將其與教育、老師聯想綁在一起,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不!!別再有傳統迷思了,我來告訴你~

 

教育大學、師範體系除了是校名外,其實有另外一層含義。因為在早期時,大部分的師資其實都是在師範體系的學校中培育,因為師範體系中的學校有專門的培育師資、資源,所以師範體系學校存在的很重要意義之一,也就是為了培育未來師資。

 

而師範體系中,又分為師範大學與教育大學,師範主要是修習中、高中教程,培育國、高中的師資;而教育大學就是針對小學的師資。

 

當然你可會問,現在想修教程又不只局限於師範體系!每錯~~現在想要修習教育學程不一定要到師範體系學校,那到底師範體系有什麼差別。

 

師範體系的學校,其實在校系中,就會有一些區分,有全師培體系、教育體系、非師培體系。

 

在全師培體系中,只要進入就讀的那一刻開始,就具備師培生的身份。

 

而教育體系的部分,就是學校會根據教育體系的科系,分配師培生的名額,透過徵選的方式爭取。因為師培生資格是需要取考取的,且名額有限的情況下,在此類的科系中,班上就會分成兩類人,師培生與非師培生。

 

非師培體系,就是今天主題中很有關聯的一個環節!師範體系中,不全然都是教育的科系,非師培體系就是這樣一個存在的證明,不具師培生資格,具有自己的專業性。

 

所以在所謂的師範體系、教育大學中,其實也有分成師培生以及非師培生,由於每個人的專業、選擇不同,所以每個人都具備不同的身份。

 

無論是否為師培生,這個問題並不是太過於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幹嘛。

 

 

🔘後記:

 

每當我有人問我:『以後要當老師嗎?』、『以後出來就是老師了嗎!』

 

 

我總是會微笑的回答說,未來不一定會是當老師,但也可以選擇當老師。

 

因為在學校裡,不一定只能當老師,也可以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

 

只是在未來的規劃中,我加入了師培生的身份,期許自己在努力向前的同時,也不忘自己的那一份初衷,不曉得未來會如何,但至少現在能盡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照片:教育的泉源

傳統學校迷思,你中招了嗎?!-大學生活經驗大募集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2)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