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小幫手
2022-02-18 09:04:51

《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我們真的比同齡人過得差嗎?|幸福文化

《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我們真的比同齡人過得差嗎?|幸福文化-心靈雞湯

每個人的花期不同,不必焦慮有人比你提前擁有

人跟人的生活節奏不一樣。

有人3分鐘泡麵,有人3小時煲湯,

有人的外賣已送達,有人剛切好薑蒜和肉。

燒烤攤上最快的菜是拍黃瓜(涼拌蒜香拍黃瓜),有些包子第一口咬不到肉。

你選擇了你要的方式,就堅定下去,別胡思亂想。

每個人的花期不同,不必焦慮有人比你提前擁有。

 

很多人對於年齡都挺敏感的。

比起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年紀幾歲,更擔心的是別人覺得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擁有的物質配不上自己的年齡,或者說,配不上這個年齡層的人應該有的水準。

也難怪,誰叫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厲害了呢。

「95後」創業成功,「00後*月入過萬⋯⋯」媒體平台不斷地用資料刷新我們的認知。從前我們認為要奮鬥個至少10年才能達到的目標,有人竟然比你提前許多完成了。

 

有兩件事讓我深深感受到同齡人帶給我的危機感。

一件是在大學時期。

隔壁宿舍有個女孩英語成績很好,聽讀寫皆優秀。我和她同一天去老師辦公室做值日生。那天老師的電腦裡正放著一段英文,老師問:「聽懂在講什麼嗎?」我心虛地擺弄手裡的掃帚,那個女孩說:「講的是達文西年少時期的事。」老師轉過頭看了看我,我尷尬地說:「有些詞沒聽出來,大概意思聽懂了。」

其實呀,哪裡是聽懂了大概的意思,我是全程沒聽明白。可能是太緊張,耳朵自動喪失功能,也可能是我當時的英語真的很差。

 

那種感覺直到今天再想起,還是會覺得羞愧。但凡有點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都會感受到被打擊的落差和苦澀。

這件事讓我難過了好一陣,同樣的年紀,同樣的科系,同樣的老師在教,但我們的英語水準相差的不只有一點。

 

另一件是近兩年我感受到的。

在一次圖書交流會上,我見到了自己關注已久的一位青年作家。在社群上擁有50萬的粉絲,廣告接到手軟,不僅如此,她還是各大出版商想要合作的對象。會場後台,我找機會和她打招呼,閒聊幾句後才知道,她年紀比我小三歲。

回到家打開看看自己社群四位數的粉絲量,深吸一口氣,你說這怎麼可能沒有挫敗感和自卑感呢?

 

 

好,現實生活夠讓人喘不過氣了,不如上網放鬆一下。但你會發現,這不看還好,看了才發現同齡人的人生好像都開了二倍速:

小紅書上有人20歲買下套房,25歲開心買新車,而我們可能還在還貸款;健身APP裡有人自律到一天兩個蘋果,頓頓水煮菜,而我是名副其實的「大飯桶」;社群上有人年度業績第一,而我正在翻明星們最新的八卦;抖音裡有人周遊世界,看山川湖海,而我週末宅家刷劇睡覺;朋友圈裡有人裝修婚房,升級成為爸媽,而我在考慮是養隻柯基還是邊境牧羊犬呢⋯⋯

想來是有點慘吧,我扎根在一層又一層,比我厲害比我強,月收入是我的好幾倍的人中間。如果說我看到別人年薪百萬一點都不心動,看到別人擁有百萬粉絲一點都不憧憬,看到有人順利拿到錄取通知出國深造一點都不羡慕,那我一定是騙你的。面對優秀的同齡人,我也會焦慮。

 

難道沒有跟同齡人搬進同一個高檔社區,就是我們不努力嗎?

我覺得不是的。

 

就像那個英語比我優秀很多的同學,如今回望當時,才發現那時候的我,僅僅看到「我們年紀一樣大」這件事,卻沒想過她7歲隨家人到國外生活了將近10年,她對英劇、美劇極感興趣,對英語的熱情遠勝於我。

還有那個比我小幾歲,卻已經在自媒體占有一席之地的女孩,她在自媒體剛剛萌芽的2015年就抓住機會,利用課餘時間打理自己的社群帳號,憑藉自身突出的文筆收穫了成績。而那時候的我,剛剛得到來之不易的電視台實習機會,每天都在為能學習到新的東西而開心不已。我和她,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領域,做著各自認為有價值的事。

 

 

 

再聊聊我朋友吧。

我的一個好友,在北京一家頗具規模的企業工作。去年一月我去北京出差,在她那裡小住三天才發現,她何止是忙,可以說是非常拚命了。

晚上加班到十一點以後是常事,回到家後吃些簡餐,然後一邊泡腳一邊改PPT,睡前還要做第二天的工作計畫。快凌晨一點的時候,我看客廳的燈還亮著,便催促她快點睡,有什麼事明天再忙。但她卻說:「不行呀,我待會要把今天的會議內容再看一遍。」

她什麼時候躺下休息的我不知道,只知道第二天早上七點我醒來的時候,她正叼著一塊麵包,匆匆忙忙穿上鞋子,準備出門。接著再重複同樣強度的工作。

 

可是你知道她一個月的薪水多少嗎?

在北京,稅前8000元,扣掉五險一金、房租水電,她能落下的也就不到4000元,這還沒算上伙食費、社交費、購買生活用品和添置衣物的費用。

 

在我看來,她真的很棒,對自己有規劃有要求,對工作積極又認真,可是如果用媒體放出的資料來評估,她也不能倖免成為被同齡人拋棄的那些人。

我能感覺到,她在說起和她同一年進入公司的同事,已經獨立完成一個案子時;說起比她小一歲的同事,昨天發了婚禮喜帖時,說起另一個部門的同事,去年年底貸款買了一套小坪數的房子時,她也在焦慮。

 

 

像我這位同學一樣用盡全力生活的人,不是少數,可是我們都無法避免一件事,那就是在對自己生活幸福指數的判斷標準裡,有非常大的一部分,來自自己與別人的比較。

比如:別人買房了,自己沒有;別人住洋房,自己只有小公寓;同齡人在職場裡風生水起,而自己事業瓶頸期長達2年;甚至別人家的孩子考了第一名,而自己家孩子成績中等,也會覺得不幸福⋯⋯

 

我們對於幸福的太多標準,都是被別人塑造的,而一旦升起「比較心」,就會痛苦、焦慮、自我懷疑。

有人說,痛苦的本質是「現實」和「期望」的落差。當現實的情況匹配不上我們內心的期望時,我們就會產生痛苦的感覺,而痛苦的感覺會摧毀我們的幸福。

 

不得不承認,這世上一定存在一些人,剛剛畢業就能自主創業成功,月入10萬,他們年紀輕輕就實現我們想要的一切,早早走上金光閃閃的康莊大道。但這些,畢竟真的只是少數。

 

大多數的我們,都是那種放在人堆裡都找不出來的。普通人眼界閱歷都有限,但也在各自的領域內,盡情施展著自己的才華。

金錢和地位,的確是代表一個人成功與否最直接的標誌,但是,恕我不能接受那種如果沒有月入多少,就全盤否定一個人的努力的觀點。

 

所謂同齡人,可能除了「年齡相近」之外,再無更多共同點,每個人的見識、經歷、家世、資源、天賦、選擇、能力等方面,都天差地別,根本不具備可比性。

用一個量化的數字去綁架別人,盲目為他人的生活做評分,真的有待商榷。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可能感到焦慮,它無法被消除,卻可以被管理和轉化。

 

 

「人生贏家」這個概念紅了很多年。但是什麼才叫作「贏」,真的很難解釋清楚。

是所謂套現15億的「80後」?是手握多間套房的「90後」?還是化身部落客後粉絲百萬的「00後」?在我看來,這些極端的特例並不能說明什麼。

 

我們可以佩服他們有能力、有魄力、有膽識,但同時,也不能忽略背後的運氣和巧合。

 

可以去查查國內創業的成功率與失敗率,以及企業的平均壽命。你說,那些創業未能成功的人,能說他們不夠努力、不懂得拚命嗎?

不是的,而是創業這件事本來就存在「倖存者偏差」,需要眼光、機遇、決策、能力融合在一起,沒有什麼絕對成功的祕訣可言,不是熬到凌晨四點、不吃不喝、頭髮掉光就能成功的。

 

總是有人喜歡利用這種「倖存者偏差」來灑做勵志雞湯,製造焦慮,什麼「 00後」已經身價過億、年薪百萬是一種什麼體驗、從月薪2000到月入5萬他只花了半年時間、從零收入全職媽媽到年薪百萬女強人她只做了一件事⋯⋯

偏偏,吃這一套的人還不少。

 

說白了,這種焦慮不僅有毒,而且很蠢。還記得那句話嗎?人做得最蠢的一件事,就是拿別人的成功來否定和抹殺自己。

那些光鮮亮麗的同齡人,也許跑得很快,也許跳得很高,即便他們年紀輕輕,就已經實現我們夢寐以求的一切,但只要每一天你都還在為自己努力著,你就真的一點也不差。

 

有時候,拋棄你的不是同齡人,而是「勵志雞湯」。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那些被「套現15億的同齡人」搞得焦慮無比,一邊轉發社群一邊感慨自己是失敗者,看著薪水和房價眉頭緊皺、翻來覆去睡不著的人,往往第二天醒來就重新原諒了自己,沒有任何改變。勵志的雞湯在他的胃裡只是短暫停留,沒有帶來任何營養,只能等待著下一場「同齡人」的拋棄和暴擊。

其實什麼都沒有變,只是徒增了自己一時片刻的煩惱罷了。

 

 

某綜藝節目新一季裡有一期辯題很有意思:

「同齡人比自己過得好,該不該玩命追趕?」

 

如果真的想追趕,那也應該是為了自己能在某段時間內取得一些成績,而不是為了別人而玩丟了自己。像我前面寫過的,「同齡人」三個字本身就是用年紀來圈定的,可是在很多事情上,我們根本不能,也不需要用年齡來套牢自己。

價值觀和判斷標準從來就不是單一的,只默許一種價值觀和一種聲音的出現,是不對的。

如果你真的不甘心,非要比一比,那麼同齡人都結婚了,你是不是也要結婚? 同齡人都買房了,你是不是也要買房?同齡人都年薪百萬了,你是不是也要年薪百萬?就算你終於玩命追上了同齡人,也不一定會覺得更幸福,因為婚姻是人家嚮往的,你真的也同樣嚮往嗎?或許你更享受一個人的自由。房子是人家的夢想,你的夢想是什麼?或許你的夢想是背上輕便的行囊,去看看遠方的人與詩。

為了自己喜歡的事去努力,為了自己的嚮往而卯足了勁,和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和自己經濟水準差不多的人吃喝玩樂,和三觀一致的人談天說地,這些難道不比跟同齡人較勁更有意義嗎?

 

 

至於過得好不好這件事,其實帶有很強的主觀情緒。

如果狹隘地用金錢來衡量自己過得好不好,那麼過得好不好則會變成無底洞,要無止境地追下去。這裡,沒有質疑努力向上的意思,而是在努力向上的同時,我們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我到底想要什麼,想過怎樣的生活。

另外有一點要提醒的,就是永遠都有過得比你好的人,追不完的!

 

世界上總有比你過得好的人,也有相比不如你的人,這很平常。面對比你好的不卑不亢,對待沒你好的多一點體諒,贏得別人尊重的前提是尊重自己的現狀。

 

那還要不要進步?

當然要!但你努力的目標不該是別人,不該是為了用努力稀釋焦慮,而是為了自己,為了超過昨天的自己。

 

 

每個人之間都有時差,但沒有快慢之分。

有的人22歲結婚,25歲離婚;有的人25歲找到工作,28歲成了副總經理;有的人28歲第一次出國,有的人35歲定居國外;有的人40歲依然單身,有的人50歲才碰到真愛;有的人60歲去世,有的人70歲還在環遊世界;而有的人,16歲就碰到這一輩子非他不嫁的人。

 

你在自己的時區裡,沒有遲到,也沒有早退,你有你的步伐,別人有別人的行程,他沒有走在你前面,你也沒有走在別人後面。

命運給的禮物和災難,一點都不會少;你該走的彎路,一公尺都不差;你不必著急,一切都會準時發生。

 

我們能做的,是抓住當下每一分屬於自己的時間,編織經歷的密度,好好地、踏踏實實地讓自己變成一個豐富的人。你不需要與其他同齡人進行過多的橫向比較,每個人的生活都只是一種「可能性」,就我們自己而言,重要的是關於自我的深度發展。

不要輕易因為羡慕別人而陷入焦慮,不為某些單一且功利的衡量標準質疑自己。

 

我們普通人,可能終其一生都走不上星光璀璨的大道,但我們兢兢業業地工作,認認真真地生活,就沒有被任何人拋棄的風險。

我們只是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過屬於每個人不同的一生。

 

和過去的自己相比有沒有進步,是不是已經越來越靠近那個「自己想成為的人」。這就是我們每時每刻努力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2609?loc=P_0005_004


圖片/影音/資料來源:

幸福文化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appinessbookrep

幸福文化IG:https://www.instagram.com/happy_publishing/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本文由 幸福文化 授權轉載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4)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