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內卷化效應:跑起來,別讓生活原地打轉|幸福文化
二十世紀六○年代末,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利弗德.紀爾茲(Clifford Geertz)前往印尼的爪哇島進行田野考察。紀爾茲深入到當地居民的農耕生活中,潛心研究族群文化狀態,發現當地人千百年來一直維持著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型態,生活方式和世界觀也同樣保持著千百年前的狀態,換句話說,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重複、沒有進步的輪迴狀態中。
回到美國後,紀爾茲將他的考察結果寫成報告,並把這種現象取名為「內卷化」(Involution)。
「內卷化效應」的根源是缺乏革新的動力。因為爪哇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即使採用千百年前的生產方式依然產出驚人,所以,當地人完全沒有欲望也沒有必要改變自己的生活。而在現代社會中,這樣的「內卷化」也無處不在。
二○○九年六月一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正式向紐約破產法院遞交破產申請—這
家成立於一九○八年的汽車製造業巨頭因未能靈活地應對汽車產業發展的巨變,終於,在外國製造商的猛攻下,不得不宣布破產重組。
一九○八年,馬車製造商威廉.杜蘭特(William C. Durant)創立了通用汽車公司。
最初,通用汽車旗下只有別克一個品牌,而後在幾年內收購了凱迪拉克等二十多個品牌。
一九二九年,通用汽車收購了德國歐寶品牌。到一九三一年,通用汽車已經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商。
然而,當時汽車行業的巨大時代紅利和龍頭地位所帶來的驕傲,最終卻斷送了通用汽車的大好前程。在汽車工業的巔峰時代,通用汽車內部從上到下都彌漫著陳腐的官僚氣息,在民用小轎車需求量暴增的時代依然高度依賴大型車這一傳統車型,一味滿足於吃老本,而疏於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結果,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過後,日本車憑藉小型和低能耗加強了出口攻勢,導致以通用為首的美國三大汽車巨頭陷入了巨額虧損。到了二○○八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終於給了通用汽車致命的一擊,公司的資金鏈斷裂,不得不申請破產。
大到一個社會,小到一個組織,再具體到一個人,一旦陷入原地踏步的「內卷化效應」,就如同車入泥潭。表面上看,車輪依然在瘋狂轉動,實際上卻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無謂地耗費著有限的資源,最終難逃被時代淘汰的命運。
我們的周圍總有著這樣的人:他們以無所謂的態度應付著工作,對於自己身上的潛力無動於衷,永遠滿足於現狀,寧願始終待在原地也不肯花點心思向上攀登,就這樣一輩子碌碌無為、敷衍了事,過天算一天。
在現代社會的叢林裡,他們和爪哇島上的居民沒有兩樣—沉醉在當下的舒適生活
中不思進取,日復一日地過著「內卷化」的生活。直到某一天,遭到來自大海另一邊的工業文明的無情碾壓。
那麼,如何避免「內卷化效應」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原地打轉,而要讓自己跑起來。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當太陽剛剛升起,羚羊就開始成群結隊地跑過平緩的山崗,找到水源。
而在羚羊的不遠處,狼群也在奔跑—牠們不停地奔跑是為了獵食羚羊。當狼群開
始奔跑的時候,獅子也開始了奔跑—它必須趕在狼群之前找到食物,否則,今天可能又是一個忍飢挨餓的日子......
這是每天發生在大草原上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的生存競賽—沒有任何外在的力
量在引導這一切,動物們不知疲倦地奔跑完全是出於內心的驅使—要麼生存,要麼死亡。也正是這種「奔跑」,讓非洲大草原永遠煥發著生機。
人類社會同樣是一個永不閉幕的競技場,每天都在進行著淘汰賽。只有讓自己「跑起來」,才能更好地生存,避免被無情的淘汰。也只有跑得比同類更快,才能獲得比同類更好的生存環境。
不光要「跑起來」,還要時刻與最優秀的人賽跑,在一個所有人都在奔跑的環境中,跑得不夠快,就依然擺脫不了「內卷化」的陷阱。而只有比別人更快,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主動。
《墨菲定律》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4732?loc=P_0005_001
圖片/影音/資料來源:幸福文化
幸福文化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appinessbookrep
幸福文化IG:https://www.instagram.com/happy_publishing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本文由 幸福文化 授權轉載
相關推薦
-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