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小幫手
2022-02-08 08:44:41

與重要客戶或高層對談前的五個準備技巧|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與重要客戶或高層對談前的五個準備技巧|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肢體語言

我發現許多人常需要「準備提問」,不論是經常外出拜訪重要客戶的業務,

與各路好漢或大企業募資的創業家,或希望讓老闆留下好印象的上班族。

接下來總結前面的好提問原則,有天面對大人物、重要客戶時都能用上!

 

自從接下電視臺名人專訪的主持棒,我很幸運在三十歲之前就訪問過上百位各領域專家領袖,其中不乏夢幻名人,像是與索羅斯共創「量子基金」的商品大王羅傑斯、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美國總統小布希財經顧問丹尼爾.拉賓,或是科技業領袖如安謀執行長席格斯等。

坦白說,每一回訪談的壓力不小,要與全球頂尖領袖坐下來面對面,需要事前做好充足準備。每一回訪談順利結束,總有朋友好奇問我,到底訪問這些企業領袖、大咖專家學者,我做了哪些事前的準備工夫?

這幾年,我發現「準備提問」這件事,許多人都很常碰到,特別是經常需要外出拜訪重要客戶的業務,或是向各路好漢或大企業募資的創業家,甚至是對於升遷有所期待、希望能在老闆眼中留下好印象、有企圖心的上班族,其實跟我遇到的是同樣的情境。

我在前面已仔細分述問出好問題的概念,而這一篇文章,我將總結前面傳授的好提問原則,統整自己這幾年準備的形式與框架,濃縮成內、外層面,一共五個事前準備技巧,可說是一個統整版本,供大家參考。

首先是內層面,指的是針對內在知識與思考的準備。我在事前會從三個方向著手。

 

技巧一:多蒐集談資,增加腦中儲備知識。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與企業大老或知名專家學者對話,最忌諱對於他們的豐功偉業、擅長領域一知半解,或是去問一些Google也查得到的基本問題資料。

這不僅對於對方有失尊重,也顯示出自己的懶(居然連Google也不願查),有損專業,尤其是對方時間寶貴,每分鐘可能幾萬美元上下,如果他發現時間居然花在回答你的無知與懶惰,心裡肯定不舒服。所以,對話的第一步,絕對是清楚掌握對方的相關資料,以及有興趣的議題,像是他對於個別議題的態度與論述。

另一方面,由於知名人士大多已有媒體相關報導他們的豐功偉業,此時就可以善用「萬能的小問題」:詢問對方的成功經驗,作為雙方談話前的破冰。

人類本就具有喜愛分享的特質,特別願意與他人說自己比較擅長的事物。尤其身經百戰的企業領袖們,多是走過風雨、胼手胝足打拚才有今日地位,成功的背後充滿故事,因此詢問對方的成功經驗,往往能獲得良好的回應。

我在進行名人專訪時,常常必須面對許多嚴肅的創業家、老闆、董事長,這時如果問對方:「這次推出的產品怎麼會如此成功?在市場上反應很好,是做對了什麼事情呢?」通常都會開心一笑,然後以成功人士角度分析給你聽。

透過詢問成功經驗,不僅能讓談話熱絡,受訪者也會感受到提問者的善意,並放鬆下來,之後也能從回答中延伸出更具啟發性的問題。例如:「不過競爭對手在這一塊市場也急起直追,我們要如何持續保有優勢?會不會擔心對手的競爭瓜分市場?」此時,這樣的問題就顯得較無殺傷力,而是站在同一陣線的詢問,不僅有機會獲得策略分析的最新情報,讓談話內容更豐富,也有機會使得對方藉由回答受到啟發,對你印象深刻。

 

技巧二:多準備「Why」「How」延伸性問題。

接下來,我會將蒐集來的對方資料進行分類,再把與談話主題相關的部分記錄下來。

舉例來說,專訪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先生時,我查到新聞提到他關心青年職涯發展,這就可以存入談話情資,「青年創業」會是延伸提問的好主題。接著在問題設計時,我先查詢青年創業的現況,再加入自己對於青年困境的觀察或新聞資料,運用前面提到的啟發性提問公式=What / When / Where / Who+Why / How,多提出「Why」「How」的問題,就可以擬出具有深度和意義的提問,不僅能使談話內容更深入,也能讓對方更有發揮空間,熱絡對話。

 

技巧三:多訓練邏輯,臨場追問展現個人專業。

追問是讓受訪者對自己印象深刻的好方法,一個好的追問會顯示出提問者優異的邏輯與豐沛的知識。

前面分享的「五大追問法」,平日就可以多加練習,試著在同一主題針對不同面向來追問,需要臨場反應時也會更熟悉。

另外,平常也可以多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特別是「三角邏輯提問法」,透過將每個主題拆解為「Why」「Why So」「So What」,幫助自己習慣去了解每項議題背後的邏輯架構,應用在實戰時,就能成為反射動作。

我高中時曾擔任辯論社社長,為了幫助自己習慣邏輯思考,在沒有辯論賽的閒暇時間,我會利用報章雜誌的論述來做思考訓練,特別是針對評論文章中寫的論述,去思考為什麼他這樣說?他的立論根據何在?可不可行?能否解決根本問題?(也就是「三角邏輯提問法」的「Why」「Why So」「So What」。)

 

介紹完三個內層面的準備技巧,接下來談到外層面。所謂外層面指對外展現,包含溝通與表達兩部分,我會做兩種準備。

 

技巧四:穿著必須合適,妝容必須得體。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我的穿衣哲學是「適切」最重要,因此我通常會依照談話內容主題與對方所在領域文化挑選衣服,例如:新創圈習慣輕鬆年輕的穿著,科技大老偏好正式氣質,金融圈習慣知性專業,藝文圈可以流行一點,外加使用配色,讓對方第一眼見到我就感到舒服不刺眼。

我曾在一個金融圈場合,見到某位與會者身穿時下流行服飾,還畫了橘色眼影,說真的,在以專業職場人士打扮的聚會裡,她顯得格外突兀,而這樣的突兀並沒有加分效果,反而容易讓人質疑她的專業。

在講求個人特色的時代,衣著品味固然重要,但我認為在不同場合也得穿上符合該場合特性的衣著,而非一再強調自己的獨特性,比較容易與對方溝通。畢竟在職場上,特別是與專業人士對談時,多為商業考量,要溝通的是商業主題,而不是你的個性。因此千萬別讓衣著反客為主,成為溝通焦點,讓主題回到主角位置吧!

 

技巧五:多用肢體語言展現溫暖。

再好的詞句與提問內容,如果沒有配合肢體語言,也無法讓對方留下好的感受。如同我們之前所提,肢體語言占溝通的九成,地位至關重要。

與重要人士訪談,我會特別留意自己的肢體語言,除了注意自己的手勢不要太多,也會用眼神注視對方。

不少人直接看著對方的眼睛,會覺得害羞,尤其對方若是位高權重的大師級人物,內心會更緊張。其實,你可以試著看對方的眉心,會是比較安全的做法。不過我個人還是習慣直視眼睛,因為眼神會透露出許多訊息,和暗藏的情緒,對於後續訪談的進退是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還是建議大家平日能找朋友多練習看看。

另外,也要切記不能抱胸,這會傳遞出防衛的意識,不利雙方深入談話。你可以手上拿著筆,記下對方的談話內容,不僅雙手不會因為空著而尷尬不知道要擺哪,也能透過記筆記傳遞出「認真聆聽」的狀態,對方會感到舒適。若突然發生臨時變故,剛剛記的筆記重點也能用來臨場發揮。

此外,我也會依照談話內容以點頭做回應。有些人會習慣用「嗯」來回應對方說法,不過這其實會打斷對方說話的節奏,特別是在錄影時,對聽眾來說是種干擾,我通常會避免,改以點頭方式進行。

 

如果未來有一天,你也跟我一樣需要面對大人物、重要客戶,可以參考看看,我已經用這些撇步訪問過上百位全球頂尖領袖,你也可以試試看是否有效!

 

TIPS

由內而外檢視五個事前準備技巧,讓你事半功倍:

與大人物對談前,多蒐集談資、多準備延伸性問題、多訓練邏輯、多留意衣著妝容與肢體語言。

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bit.ly/02900193-B
誠 品 http://bit.ly/02900193-E
金石堂 http://bit.ly/02900193-K
圓神書活網 http://bit.ly/02900193


圖片/影音/資料來源: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本文由 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授權轉載※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3)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