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若薇 照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景文科技大學提供
一場疫情翻天覆地的改變了經濟活動,企業商家因地制宜,及時作出策略調整,其中「人才力」是企業成功轉型的關鍵,後疫情時代下選才方針已出現滾動式調整,而在孕育多元人才的大學環境裡,如何精準對接業界需求,已成為大專院校的治校顯學。「企業最愛大學」排行調查,不僅聚焦優質大學的人才養成之道,更能看到區域大學的亮點特色,是全台企業主相當倚重的人才參考指標調查。
北北基/
臺大、臺科大蟬聯寶座
淡江搶進私校第1
在地區排行中,根據調查顯示,在北北基地區,集頂尖人才於一處的國立臺灣大學依舊穩坐龍頭寶座,其次則是國立政治大學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位居2、3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淡江大學在各家爭鳴中搶進第4名的席位,而在2022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淡江大學也勇奪私立大學非醫學類第1名,近期更在AI創智學院實境場域,於企業界中引起討論聲量。輔仁大學則是註冊率高達99.07%,辦學深獲家長與企業肯定。今年新進榜的中國文化大學,在英國QS 2022排名中,也首度進入亞洲500大、臺灣前30大。同樣新進榜的真理大學,經教育部評選,獲頒全國僅8所大專校院得獎的「生命教育特色學校」的殊榮,重視學生各方面均衡發展,也受到企業主的青睞。
在技專校院部分,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最受企業青睞,其次則是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及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而新進榜的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則是因為疫情影響造成長照護理人員等大健康產業需求增加,因此提升學校的關注度。同樣新進榜的東南科技大學,為了加強培育汽車產業發展人才,使學生在學期間就能接軌業界,首創產學攜手3+4七年一貫升學就業大滿貫計畫。
桃竹苗/
陽明交大合併 吸引學子目光
明新、龍華、元培產學扎根深
陽明交大合併後,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更於今年首創產學創新研究學院(簡稱創新研究院),包含了前瞻半導體研究所及智能系統研究所,招生成果豐碩。
國立清華大學則是榮獲「臺灣永續典範大學獎」,除在綜合評比中名列第1,更在單項評比中獲得「社會共融領袖獎」及「大學永續報告書金獎」。
明新科技大學則致力於AI產業及人才培育,更與多家國際公司合作,從課程扎根產學連結,也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
龍華科技大學曾連續6年榮獲教育部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在深耕多項應用技術方面,已奠定厚實基礎,學校近年更獲選教育部產業菁英訓練示範基地。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則可說是醫護人才的搖籃,在部立桃園醫院的在職進修學生和實習學生就有105人,目前超過1萬2千位的在職畢業校友,皆在醫療院所和衞生單位堅守崗位,就業實力不可小覷。
中彰投/
中興、逢甲高階人才輩出
朝陽、臺中科大務實致用
以農業立校的國立中興大學除科系多元,在農業、獸醫領域亦是全國第一把交椅,尤其農林領域的研究能量更超越國際水準;像是中央研究院的農生領域院士中,就多達7位院士來自中興,比率居全國大學之冠。逢甲大學位於台中機械、光學等產業核心地帶,以此優勢創立「逢甲大學國際產學聯盟」,邀請國內外企業加盟,整合校內教師、研究資源及企業經驗,藉由產學合作,達到高階人才訓練、就業輔導等目標。
朝陽科技大學展現豐沛的研究量能,不但投注大量資源建置翻轉教學等新型態教室,鼓勵教師以研究精神投入學生學習成效之改善,亦針對學生特質,提供教師多元資源,進行全方面教學成效提升。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將人工智慧科學導入教學,建置智慧醫療實驗場域、智慧科技農業實驗場域等多元空間環境,營造友善智慧校園。
雲嘉南/
成大力推不分系跨域學習
雲科大、虎尾、南臺深耕產學
國立成功大學近年致力推動跨領域實作課程,除了將傳統的大一不分系升級為大一到大四不分系,真正具體實現跨域學習,成大校級跨域平台「College-X」近年也開設「新通識」,引導學生自主性自組課程。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建構「智慧教育環境」為校務研究發展的首要目標,發展出以數位學習為場域,以自製課程為內容,連結線上與線下的學生學習型態。
首度進榜的南華大學,為強化學生數位專長與職場優勢,近年斥資打造數位學習空間「e學苑」,突破傳統的上課模式,教師以實務問題為核心,讓學生培養批判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邁向41周年,配合新校區的拓展,學校將繼續深化產學合作與技術研發,讓學生在產業實務技術面能有更紮實的學習。
南臺科技大學以成為具國際化及產業最佳合作夥伴之科技大學為自我定位,朝「產業型大學」方向努力發展,鼓勵老師與產業接觸,創造更多具社會貢獻價值的研發成果。
高屏/
中山大學 培育雙語人才
高科、高餐「打世界盃」
國立中山大學新設全英語通識教育菁英學程,針對大一至大三學生規劃學習跨學科議題和探究方法,系統性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與國際和世界接軌。
高雄醫學大學是南臺灣第一所醫學大學,在基礎及臨床醫學研究領域有深厚的能量,培育出許多特色領域的研究型人才。
而在技專校院方面,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在今年的TASS展以專館的形式,呈現高科整體能量;多項亮點研發成果,均為永續供應及循環經濟提供優良的解決方案。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的經費支持下,整合教職員生與校友的攜手努力,不僅在國內形塑餐旅專業教育的典範,更以「打世界盃」的精神,達成增加臺灣國際能見度的成就。
花東離島/
澎科大海洋管理人才重鎮
慈科大醫護實務領域強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以「實務教學為主、產業研究為輔的教學型大學」為目標,並以樂活海洋、親島嶼產業為發展主軸,成為海洋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育之重鎮。
慈濟科技大學從護理起家,秉持人文精神,培育專業人才。慈濟科技大學師生的研發作品,多是從日常生活、臨床實習時發現問題、得到靈感,進而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 高中師生參訪淡江大學AI創智學院實境場域。
▲ 合併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共有9校區,
5縣市,包含19學院。
⭐落點分析 - 分析未來夢想校系 https://www.1111.com.tw/174891/
⭐落點教戰-學長姐分享 https://www.1111.com.tw/174876/
⭐校系搜尋 - 先選校還是先選系? https://www.1111.com.tw/174890/
⭐Holland測驗 - 找到興趣校系迎向人生勝利 https://www.1111.com.tw/174889/
⭐自我探索-立即分析自我 https://www.1111.com.tw/174888/
圖片/資料來源:TUN大學網校園新聞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