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甄,從北科大到台大之路
在忠孝東路的北科,往往被很多人跟在基隆路的台科搞混,1912年成立,民國幾年北科建校即幾年,校地小而美,以理工科為主,對於實作能力確實有其重視之處,前身是台北工專,鄰近光華商場,也因此孕育出目前全台灣上市公司的企業主及高階主管,更常常獲得企業最愛用之學校之一。
沿著新生南路一路往南經過大安森林公園,到達羅斯福路的交界處,即是台大正門,這短短的物理距離,卻是用長長的準備時間所步步逼近。
看完北科的介紹,它不是一個跳板,它是一個適合推甄的地方,為何這麼說?原因在於我接下來要介紹的學士班系統,一個專收高中生,以學測成績之科大申請入學的管道,事實上級分大致上也有落在中字輩之間,以工程學士班為例,大一不分系,你可以找尋你喜歡有興趣的科系如材料、土木、化工、分子,但我認為大一摸索有點為時過晚,因為大一的修課牽動著你未來是否要補修一些你選該系的基礎課程,如材料科學導論、計算機概論、圖學、程式設計等,因此若大致設定好目標的科系,就可以早點以該科系的課程來修讀,大二大三也會輕鬆得多。
學士班的優點是剛開始的衝擊不會那麼大,原因是大家都是來自普通高中,並有高比例認為自己考糟的前三志願學生,剛開始大家一起也還有不錯的競爭力,當然付出幾分努力也會反映在你的成績結果。再者,師資挑選,對於學士班,我認為學校在師資的處理上,以及原文課程較多,對於大學基礎課程的訓練也扎實許多。
然而,一年後大家面臨分系的問題,原本的朋友可能也各奔前程,或者一起進到同一系打拚,以材料系為例,當時一整個班從四十幾人變七十幾人,包含本班原本的團體已成形,容易有些分裂或不合的問題,以及原本系學會學士班較少參加等。在成績的競爭方面,可能源自高職生對於普物普化等基礎學科比不上高中生(不是要論戰,我相信也有很認真的高職生贏過高中生的,重點還是在於讀書付出的時間),在過去的訓練上可能也比較著重實作演練有關,另一點,是北科材料當初在收高職生的科別多元,原因是材料在高職並無材料科,多半是機械科、化工科等,大家都是重頭來過,但材料本身就是一門物理化學夾雜整理的結果,高中生有的優勢就是對於基礎物化的掌握可能比較高(這是我綜觀每年排名得到的結果),因此也造成後續成績表現名次的差異,之後可以寫一篇專文,分享材料系學科方面的準備以及發展應用。
北科本身還是務實的希望學生能多有些實務經驗,實習是每位學生必修的部分,我當初很榮幸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規劃實習,並去上海的一間模具鋼廠,對於中國大陸而言他是一間外商公司,董事長是我們系上的大學長,恰巧那年系刊我被指派去訪問董事長,以及撰寫海外實習心得並雙雙投稿,也是增添我日後備審資料的豐富度,種種的過程都是機會,也是需要順勢把握住!
北科也有非常多很棒的教授,不管是業界學界都佔有一席之地,也因此在大三進入實驗室做專題,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可以得到豐碩的研究成果,之後會寫一篇專門講專題研究的準備過程,以及如何找尋適合推甄的專題指導教授!而好的學經歷都是補足自己如果成績並非百分之一,也可以藉此讓你與台大更進一步!
相關推薦
-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