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肉好難養
2021-11-15 15:17:50

大離職潮

 

 

因為疫情的關係,歐美早在去年就開始了「WFH」,而最近疫情解封,也開始帶動就業市場工作機會增加

但根據最新的調查,截至九月,全美大約有440萬人自願離職,創下新高,無論何種產業,大約都有40%左右的人選擇了離職,商業雜誌《Fast Company》指出,光是微軟的內部評估就顯示,全球41%的員工應該會在一年內離職。

 

這是很奇怪的事情

原本以為疫情結束後開始工作機會會變多,反而是離職的人變多了?

 

原來是因為「在家工作」這件事情,因為疫情而選擇的在家工作模式讓很多人體認到,其實工作不一定要到辦公室才能完成。

這次的疫情讓很多人發現,比起浪費時間在通勤上,陪伴家人或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自己更想做的事情,他們不願意再為了工作犧牲自己的生活

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疫情讓更多人嚮往「YOLO思維」,也就是所謂的You only live once(人只能活一次)

 

其實像是這樣的想法,疫情前就已經出現了,只是疫情更加深了這些離職的人他們的想法,他們在職場上已經遭受了太多的挫折及過重的負荷,無論是超出正常的工作量、毫無成就感、職業倦怠等等,特別是因為社交媒體的發達,常常無法以打卡作為下班的契機,與工作一刀兩斷,明確切分私人與給公司的時間

居家上班的優點在疫情期間讓更多人開始嚮往這樣的彈性工作方式,在認真工作的時候不會被同事打擾、可以吃的健康、也不需要浪費時間在通勤上面。

例如GOOGLE在九月時宣布員工應該要回到公司上班,然而他們卻遭到了大量的反對;APPLE也是,宣布這件事情後,有不少員工發出了公開信抗議,內容大致如下:「Apple有關遠端/彈性地點的工作政策以及相關溝通,已經迫使一些同事辭職。若缺乏彈性空間下可帶來的包容性( Without the inclusivity that flexibility brings),我們覺得自己必須在家庭團聚、福祉、有能力做好我們的工作,或是成為Apple一分子之間,二擇一做出選擇。」

其中最特別的是twitter,他們在去年五月就宣布員工可以永久在家工作,高層願意配合,甚至宣布他們提供1000美元讓員工購買在家工作用品,例如工作桌椅

而臉書也在同年五月跟進類似的政策

 

疫情讓所有工作的人開始反思自己是否該一輩子奉獻給這個公司,也反思自己是否留了太少的時間給家人

 

我想這同樣值得我們深思

 

我自己是不喜歡在家工作的人,但我也一樣不喜歡進辦公室

比起在家工作,我比較喜歡在類似共同工作空間的地方,沒有同事來打斷我,也不會有被主管盯緊的壓力,可以自己督促自己的進度

 

目前大離職潮的情況還是只有歐美的就業市場,台灣目前還沒有,但也有幾個專家學者正在研究有沒有可能台灣未來也變成這樣,這些資方需要提出更好的薪水及福利才有辦法邀請到更好的人才進駐他們的公司

我很期待那天的到來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12)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