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都覺得蠶絲就是用在紡織品上
陽明交大以蠶絲蛋白結合多巴胺,製成一顆平均大小只有0.00000783公分的奈米微粒,創造出具備熱感應與抗氧化的藥物貼片,未來可望應用在治療傷口癒合。
奈米藥物會比平常我們使用的藥物來說有更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前提是他必須能夠找到一個具備生物相容性,同時又能穩定釋放藥物的材料。
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鍾次文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農委會苗栗農業改良場協同取得品質穩定的良好蠶繭,經化學脫膠後純化成蠶絲蛋白,並將蠶絲蛋白與多巴胺合成奈米大小的微粒,成功研發出具備熱感應與抗氧化的「蠶絲多巴胺」藥物儲存及釋放載體。
蠶絲是蛋白質組成,而多巴胺則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嚴格來說兩個材料都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是人體比較不排斥的,製成奈米微粒後,就可以吸附不同特性的藥物,並在人體內穩定釋放
但如果只有這樣還不算什麼~
最神奇的是這個奈米微粒是有熱感應的
可以透過紅外光照觸發並控制藥物的釋放速率,這表示說我們未來的醫療會趨向於更精準的道路
往後應該會運用在更多地方吧!!
學校公告 https://www.nycu.edu.tw/news/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