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土木所共有兩棟系館,一棟在椰林大道上,是為舊館,另一棟在基隆路與辛亥路交叉口,是為新館,每位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研究空間,資源可說是相當豐富,再加上台大本身就有許多公共資源,善加運用一定能於在學期間獲益良多,以下就我自己在學期間的學習歷程作介紹,給對土木所有興趣的學弟妹作參考:
系內必修找方向 系外選修展視野
就讀台大土木期間,最令我感興趣的必修課就是大二下學期呂良正教授所開設的結構學,也是我會選擇結構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會建議學弟妹在思考土木所的專精領域時,可以想想大學時期有什麼課室你比較感興趣的,或是自己有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領域與土木有關,從中獲得一些資訊以探索自我的興趣,如此一來讀碩班的過程也比較有動力。
此外,我也於大學期間修習經濟學、德文、民法總則…等,這些不屬於土木系規定的課使我能有機會接觸自己感興趣的學科領域。研究所期間,除了結構組原本就必須修的課程,像是高等結構學、結構動力學、有限元素法…等等,我也善用了台灣大學聯盟的資源前往台科大選修耐震設計和計算智慧於工程上的應用這兩門課,藉此加強耐震方面的學識和演算法編程的能力,這些專業知識在我研究的過程中幫助我解決許多艱難的課題。
凡殺不死你的 必使你更強大
我的碩士研究生涯並不如當初想像的那樣順遂,光是一開始尋找研究方向的階段就花了我好幾個月,指導教授會要你自己短時間內從論文海裡找出你覺得可以繼續做延伸的課題,到了研究中後期又有新的難題,每天都必須花費很多時間在閱讀和思考上,不過,這一些歷程並不完全都是負面的,你付出多少心力在你的研究上,你就也學到多少,將來在職場上這都會成為你所擁有的,並使你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