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系所 培育社會生態專業人才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改變健康行為談何容易,因此我們需要「系統思維」以及「多階層社會生態視角」,好對人類行為的形成與改變有進一步的了解,要從醫學、腦與心智科學、社會科學,甚至是個人身心與社會因素著手。
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研究重點包括:
一、社會溝通與健康傳播
二、社區健康介入與參與
三、行為形成與改變的因素、機轉、與研究方法
四、疾病與健康的社會生態脈絡
碩士班畢業學分及必修課程規定,最低畢業學分(不含論文)是30學分、學院必修8學分,課程從流行病學原理、應用生物統計學、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法,到
社區健康營造、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都有。
期望學生在畢業後能具備以下核心能力:
1、能確認影響個人與群體健康之重要社會行為與社區因素。
2、能敘述在公共衛生研究與實務中所運用的不同社會與行為科學基本理論、概念與模式。
3、能針對社會與行為科學計畫的多重目標與多層次介入,確認個人、組織團體與社區等不同層次的考量與資源。
4、能運用實證研究方法來發展與評價社會行為科學導向的介入方案。
5、能從社會行為科學的觀點分析國內外健康與環境議題。
學校有心培育社會生態與多層級視角、改變個人與群體行為的素養、執行社區介入與成效評估、以及具有轉譯與傳播技能的專業人才,以促進符合社會公正的全民健康。
相關推薦
-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