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主

大學報馬仔
2018-01-29 00:00:00

大學校長遴選爭議,體制問題不能忽視

大學校長遴選爭議,體制問題不能忽視-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校門口。/圖為示意圖,取自網路照片

日前台大新任校長已順利誕生,但仍有一些個人誠信、大學自治等相關議題持續熱議中。以下根據蘋果日報的資料,整理出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經研究所教授楊永年所提出有關大學校長遴選體制所存在的四大點問題,這些體制問題未解,未來大學校長遴選的類似問題或是爭議會重複發生,因此體制問題不能忽略:

大學校長遴選體制問題

校長遴選委員會是由任務編組

以臨時任務編組的方式運作,校長選出後就立即解散,不易達成「永續」運作,例如:大學校長遴選結束後,才發現過程出現「爭議」,而遴選委員會已解散,是否有權處理「爭議」存在模糊地帶。而已永續的角度來看,未來如何校長遴選委員會成為正式監督或輔助的單位是一重要的課題。

校長遴選委員會獨立於大學與政府之外,但實務上,政府(教育部)仍會遴派三名代表,參與成為遴選委員會委員

根據《大學法》的精神,校長遴選委員會獨立於大學與政府之外,除非違反其他法律,否則具有遴選校長絕對的權力或職權,且不受政治、政府與大學端的影響。

但實務上政府派代表參與,在總數21名委員名額中,佔七分之一的影響力,應給予絕對獨立職權。

遴選委員組成方式

依我國《大學法》規定,「校內代表」(含學生)佔總委員數的五分之二,另五分之二是校友與社會公正人士,其他佔五分之一」。但教職員選校長存在「利益衝突」的問題,假如繼續維持這種遴選委員組成的方式,未來仍可能發生利益衝突的問題。

大學校長遴選過程「完全公開」

大學校長遴選過程「完全公開」,遴選委員的姓名也「完全公開」的情形下,可能產生兩個後遺症:

一,檯面上具重要職位的人士不願競選,因為報名參與遴選,不一定能夠當選;且名單曝光後,實難對老東家(老闆)交代。

第二,名單完全公開可能存在「拉票」的事實與傳聞;假如候選人實力接近或競爭激烈,就可能潛藏問題。

,以目前「完全公開」的體制,要轉變成部分公開或不公開,恐怕會被質疑「黑箱作業」。

綜合上述問題,目前台灣國立大學的校長遴選體制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光靠政府努力是遠遠不夠的,社會認知以及制度也必須跟著改變。瞭解理想的體制、訂定努力的方向,才不會在邁向「大學自主」的路上跌跤。倘若跌倒,也才有好的機制能夠重新來過。

 

引述文章來源自:蘋果日報即時新聞,並加以編修,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0)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