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叫我大學生
2017-06-22 09:23:38

指考寫作,靠加減法完成文章?

指考寫作,靠加減法完成文章?-指考國文

古人稱畫家在繪畫前已在腦海中具備所畫之物的全貌,稱為「成竹在胸」,同樣的道理也可用在應考作文,而且,從歷屆考題便可直窺其妙。以103年指考作文〈圓一個夢〉為例,如何勾勒寫作全貌呢?筆者試以一段話作為文章大綱:「經過多年的自我『探索』(96),經歷無數的疑『惑』(98),如今我『想飛』(95)向『遠方』(102),『圓一個夢』(103)。」其中括號表示雙引號內容的命題年度。沒錯,這一篇文章根本可用歷屆考題作為寫作架構的參考,把各考題的概念組合起來,似乎也就煞有其事了。雖然未必每個題目都適用歷屆考題來組合,但「將一個主題以數個副題組合成完整文章」卻是應考寫作的一大訣竅,以下試著用加法與減法來思考組合寫作。

 

先從簡單的起承轉合談起,坊間作文班或許常用幾個關鍵句來分析題目,例如:

起:有何夢想。

承:如何築夢。

轉:為何受挫。

合:如何克服。

此法固為安全平穩的引導,卻流於公式,對有經驗的閱卷老師而言,此類文章過於普遍,很容易被看破手腳,雖不至淪於低級分,卻未必能獲高級分。然「起承之間」即為基本的加法概念,只要加以深思即可。以前段的例子再深入思考,整理成下表:

 

指考寫作,靠加減法完成文章?-指考國文

 
 

(翻自Udn)

換句話說,便是將文章主題拆解為四個副題作為各段主旨,將之加總成為一篇完整文章,如同以零件組合成完整的模型一般。其次則由小標題再拆解成更小的寫作元素,透過「肯否」、「正反」的判斷,作為文中加法(肯定、正向)與減法(否定、反向)的運用。細心觀察,可以發現各寫作元素在文章中不會只出現一次,例如對夢想的「疑惑」可能在探索階段,也可以作為受挫的原因,如此一來,不僅首尾相扣,更能將最重要的寫作元素貫串全文,使文章結構嚴謹且層次井然。大考中心公布的佳作中,便有一篇以製造硯台為題材,從「家學淵源的動機」、「設計製造的困難」、「父親開導的轉機」,「完成硯台的喜悅」作為架構寫作。

請留意文章中的每一段都必須扣緊主題,各個寫作元素如「探索」、「疑惑」、「限制」、「選擇」……,都是為了主題「圓一個夢」而存在,如「經過探索發現自己不適合,於是急流勇退轉換跑道」便有違題旨,若寫作如天馬行空瞎掰,即使像齊天大聖觔斗雲一翻十萬八千里,最後仍會被壓在五指山下動彈不得。

 

>了解學系的未來薪資

>Holland興趣測驗,讓你更為了解自己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0)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