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皇
2017-01-12 16:12:01

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文字版

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 Simon Sinek 賽門.西奈克

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文字版-千禧世代

最近引發熱議的影片,在探討千禧世代的議題,為了讓沒興趣看影片的朋友也能一同了解,故把影片內容大意做成文字閱讀版,分享給大家。

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文字版-千禧世代

 

來源:
https://youtu.be/KsGiDrt5U2c

 

千禧世代是一群大約出生在1984年及之後的人,他們很難去管理,他們被認為自我感覺良好、自戀、自我中心、不專注、懶惰,但是自我感覺良好是最嚴重的,因為他們常讓主管感到無從管起,管理階層也一直在問千禧世代,你們到底想要什麼?千禧世代會這樣回,我們希望工作能給我們使命感,這很好,我們希望能帶來「影響」(不管這是什麼意思),我們要免費食物及豆袋沙發(懶骨頭),所以,有些公司賦予了他們明確的使命感還有很多免費食物及豆袋沙發。

但不知什麼原因,他們還是不開心,這是因為這中間少了一個環節,根據我的歸納,我分成以下四點來討論,四樣東西,四個特色。

一個是「家庭的教養」,另一個是「科技」,第三個是「沒耐心」,第四個是「環境」。

這個我們稱之為千禧世代的這群人,大部分是這樣長大的,不是我說的,失敗的家庭教育。比如,他們常被說「你很特別」。無時無刻,他們被教導「想要什麼都可以」,只因為他們想要。他們被教導,有些人能進資優班不是因為他們很優秀,而是因為他們父母有去抱怨;有些人得A,不是因為他們靠實力,而只是因為老師們不想對付家長。

有些小朋友得了參加獎,你看,他們最後一名都還有獎勵,對吧?但這在科學上已經很明確的指出,這貶值了那些真正認真付出者所得到的獎勵,同時也讓最後一名的人覺得很尷尬,因為他們自己也知道不配,結果他們感覺更糟,對吧?所以這一群人,他們畢業後,進入職場,他們被推進現實,突然之間,他們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特別,媽媽沒辦法幫他們爭取晉升了,最後一名什麼都沒有,順便說,你不再能想要什麼有什麼了。如此,他們的自我意識瞬間破碎了,造就了一整個自尊心比前個世代還低的世代。

另外還有個有加成作用的附帶問題,我們是在臉書、IG的世界中長大的,換句話說,我們擅長於美化事物,我們擅長於對其他人展現生活有多麼的美好,就算我們其實很沮喪,對吧?所以大家聽起來都很堅強,聽起來好像他們什麼事都想通了,但事實上,他們一點都不堅強,而且大部分人很多事情都沒有想通,所以當前輩們問說「我們該怎麼辦?」時,他們回說「就這樣幹啊」,但他們其實什麼都不懂。所以一整代人成長過程中有著比前代還低的自尊心。但這不是他們的錯,他們就是一手爛牌。

 


現在我們把科技加進去。我們知道,使用社群媒體及我們的手機時,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所以當你收到簡訊時,感覺不錯,對吧?所以當我們遇到怪事、情緒差,或感到寂寞的時候,你就會開始就對10個朋友發出10封簡訊(逐個發:嗨...、嗨...、嗨...、嗨...、嗨...),因為收到回覆時,你會感到開心,對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去數有多少個「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一直去刷新頁面10幾次,就是想看看,我的IG是否流量變少?難道我做錯什麼了嗎?他們不再喜歡我了嗎?年輕小朋友在被解除好友時會受到極大的創傷,對吧?因為當你得到時,也同時得到多巴胺,你就會有快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喜歡(做這些事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斷的回去(用這些社群媒體及手機)。

多巴胺就是我們抽菸、喝酒、賭博時會分泌的同一個化學物質,換句話說,非常非常的具有成癮性。我們抽菸、喝酒、賭博都有年齡限制,但是我們在使用社群媒體及手機上卻沒有年齡限制,這就等於把酒櫃打開,跟我們的青少年說「嘿,如果青春期這玩意讓你心情低落...(你可以來任意喝酒喝到爽)」。

基本上就是這樣,基本上就是這個狀況。一整個世代在高壓青春期時可以無所顧忌的藉由社群媒體及手機接觸令人麻痺的多巴胺。為什麼這點很重要?幾乎所有酗酒的人,都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現酒精飲品的,當我很小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得到家長的認同,但是在青春期時,轉化成需要得到同儕的認同,這對父母來說很沮喪,但是對我們來說卻很重要,因為這是讓我們適應家庭以外更大聚落文化的一環,這是我們人生中焦慮感非常非常高的一段時間,我們本該學習如何去倚靠朋友,有些人無意中發現酒類飲品多巴胺的麻痺效果,讓他們可以處理青春期帶來的焦慮感,不幸地,這從此就植入在他們腦裡,然後他們的一生,當他們遇到重大困難時,他們不會去找人幫忙,而是去找酒瓶。

社交壓力、財務壓力、工作壓力,這差不多都是有酗酒問題的人喝酒的主要原因,現在的狀況就是,我們允許這些「多巴胺製造器」或媒體被不受限制地使用。基本上,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被植入這些「多巴胺製造器」。他們,太多的孩子,不懂得如何營造深層、較有意義的關係。他們自己承認,他們的很多友情其實很膚淺。他們也承認,他們跟朋友一起享樂,但他們不指望、不倚賴朋友。他們明白,當有更好事物出現時,自己會被取代。

深層關係不存在,因為他們沒有真正訓練過這項技能,更慘的是,他們對壓力沒有應對機制,所以當他們人生中出現重大壓力時,他們不會去找人尋求協助,他們轉向電子設備,他們會轉向社交媒體,他們會轉向這些提供短暫紓解的選項。我們知道,科學家有證明過,花更多時間在上臉書的人們,比花較少時間的人有著較高的憂鬱症比例。

這些東西需要適量,喝酒本身不是壞事,喝太多酒才是壞事;賭博很好玩,賭太多才會很危險。社交媒體與手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失調,如果你和朋友一起吃晚餐,但是你卻在跟不在場的人傳簡訊,這很有問題,這就是成癮症狀。如果你正在開會,現場有著你應該專心傾聽及討論的對象,但是你把手機擺在桌上,朝上或朝下我不管,你就是在下意識的對會議室傳達著「你們現在沒有這麼重要」的訊息,就是會這樣。

你無法把它們收起來的原因就是你已經成癮了。如果你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查手機,而不是跟女友、男友或伴侶道早安的話,你就是成癮了。就跟其它的成癮症狀一樣,它遲早會摧毀你們的關係。它會浪費你的時間、金錢,而且讓你的生命沉淪。所以,這世代的成長過程有著較低的自尊心,又沒有壓力的應對機制。

 


現在再把「沒耐心」這一點加進來。他們在「瞬間滿足」的世界中成長。要買東西?上亞馬遜,東西隔天就送過來了;想要看電影?登入就可以看了,連電影時間都不用查;想看電視節目?追劇?不需要一週一週的等了,對吧?我知道有人忍著一整季不看,就為了在整季播畢之後一次追完(一次瞬間滿足),對吧?這都是「瞬間滿足」。

你想要約會?現在你連要怎麼表現都不用去學了,你連這種技能(指如何一步步與對方溝通、接近,試探對方意願,建立關係,進而達成約會目的的技能)都不用去練習了,你無須再經歷這些尷尬問題(比方可能「有時候嘴巴上說不好,其實是代表好」等等...)。但對於千禧世代來說,現在這些都不用了,直接「右滑!Bang!我真猛!(意指手機滑一下就找到人約會了)」。你不用去學習社交的應對機制,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都隨叫隨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都瞬間滿足。

唯獨除了「工作成就感」與「感情的強化」,這些東西是沒有應用軟體的,它們都有著緩慢、曲折、令人不安、混亂的過程。所以我不斷遇到這些剛畢業、優秀、美好、充滿理想、勤奮的聰明孩子們,他們在這些入門級的工作崗位,我跟他們坐下來閒聊。

我說「怎麼樣呀?」
他們說「我想我可能會離職」
我問「為什麼?」
他們說「我沒有帶來任何影響」
我說「你才來八個月耶」

這就像是他們站在山腳下,有著這個「影響世界」的抽象概念(就是山頂),但是他們沒有看到整座山。我不管你上山速度是快是慢,但是山一直都在那裡,所以這一代年輕人必須學的是「耐心」。那些非常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愛,或是工作成就感、喜悅、對生命的熱愛、自信心、技能,任何這些東西,這些東西的養成都需要時間,有時候你可以分區塊的加速,但是整個旅程,會是很複雜、冗長及艱鉅的。

如果你沒在學習這些技能時尋求幫助,你會跌落山谷的,或你會... 最壞狀況,其實現在都已經看的到了,最壞的狀況就是,升高的自殺率。我們可以看到,這一代有著升高的藥物過量意外致死案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孩子,因為憂鬱症而缺課或退學,前所未有。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剛剛都是最壞的狀況,最理想的狀況,是你將有一整個無法在生命中找到喜悅的世代,他們無法在工作或生活中找到深層的滿足感,他們就這樣度過了一生,然後一切就都「還好」。

「你工作怎麼樣?」
「還好,跟昨天一樣」
「你感情生活如何?」
「還好」

這是最理想的狀況。

 


這將導入我的第四點,就是「環境」。這群年輕、美好的孩子們,手上一副爛牌(這不是他們的錯)。我們把他放在企業環境中。但是,跟孩子的發展相比,他們(指公司)更關心數字;跟年輕人的人生相比,他們更在乎短期的收益;跟一輩子比起來,我們更看重單年。所以我們把他們置入一個不會幫他們營造自信心的企業環境,不會幫他們學習合作技能的環境,不會幫他們克服數位世界的挑戰及讓生活更為平衡,沒有幫助他們克服「瞬間滿足」的飢餓感,沒有教導他們工作上的喜悅、滿足感及影響力是需要時間累積的,並非只靠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努力工作就可以達成。

我們就這樣子把他們推入企業環境,然後最慘的是,他們覺得是他們自己的錯,他們覺得是他們自己無法應對。讓事情更糟的是,不是他們的錯,我在這裡呼籲,不是他們的錯。其實是企業,是企業環境,是這個完全匱乏領導力的今時今日,才讓他們有現在這種感受。他們一手爛牌,我不想這麼說,但這是企業本身的責任,真不幸,我們也沒得選,也只能這樣,我希望社會及你父母做得更好,但沒有,所以他們來到我們公司裡,現在輪到我們要完成剩下的工作,我們要更賣力的營造出讓他們的自信心增長的環境,我們要更努力的訓練他們沒有學習到的社會技能,會議室中不應該出現手機的,一支都不行,我可不是說你在等待會議時,可以坐在外面發簡訊,我說的是,當你在等待會議開始時,你不是一邊滑著手機一邊等待會議開始,不,這不是建立關係的方式!

記得我們說到生活中的小事物嗎?關係的建立方式是這樣的,我們在等著開會時,我們會聊一下,比方說:

「你父親近來如何,我聽說他住院了」
「喔,他現在很好,謝謝你的關心,他已經回家了」
「喔,那我就放心了,這樣真好」
「是啊,我真有被嚇到」

比方這樣,這才是關係形成的模式。

「嘿... 你那個報告做完了沒?」
「噢,老天,還沒」
「這我可以幫忙,完全沒問題」
「真的?」

瞧,比方這樣,這才是建立信任的方法。

信任不會因為某天的某件事就這樣變出來,就算是真的遇到大難題,也不一定能藉此產生信任感,建立信任是一個緩慢、平穩、漸進的過程,我們必須建立能產生這些良性互動的機制。但如果我們讓手機進入會議室呢?我們只會不斷滑手機,然後等要開會時,手機放在手邊開會,而甚至我在與你講話時,你還會一邊看著我,一邊三不五時留意一下手機。

當和朋友共進晚餐時,我都會這樣做,我們若約一起吃晚餐,我們會一起出發,我們會把手機留在家裡(我們都一起吃飯了,還需要打給誰呢?),或者有可能其中一人帶著手機,以防萬一,比方要叫車或拍照。

就像酗酒問題一樣,你把家裡的酒淨空,就是因為你不相信自己的意志力,我們就是不夠堅強,但如果你把誘惑給移除了,執行起來會簡單得多。所以如果你只是說「別查手機喔」,人們就會這樣,當有人去洗手間時,你猜其他人會幹麻?當然就是查手機囉!因為這樣我就不用在餐廳裡跟大家乾瞪眼了。

但如果你沒有手機在身,你真的可以開始享受這個世界,而這就是新點子發生的時刻。不斷不斷地填滿(指無時無刻透過手機或大量零碎訊息填滿腦袋)絕對不是新點子的推手。新點子是當我腦子懷疑時才會出現的。看到某些事情時,你會問「我覺得這樣會不會有可能?」這就是創新。但我們把這些小小的契機都拿走了。

我認為我們都不應該把手機放在床邊充電,對吧?道理很簡單,移除誘惑。這樣當你半夜醒來睡不著時,你就不會看手機了,再說,手機只會讓你更睡不著。有些人可能會說「但那也是我的鬧鐘耶」,那你就去買個鬧鐘吧,一個只要8美元,不然,我送你一個鬧鐘好了。重點是,我們現在,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都沒得選擇,我們現在有責任把斷層補起來,幫這個美好、崇高理想、奇妙的世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學習有耐心、學習社交技巧,在生活與科技中找到平衡,因為畢竟,這才是正確的事。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3)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