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圖為示意圖,不代表當事人,順便宣傳一下我的畫作
我記得我修過一門課叫做"都市地理",那時我所在的小組發生了衝突事件
小組成員除了我之外,還有兩個跟我是系裡同屆的男生,以及一位對岸交換生,共兩男兩女,這裡我將兩個男生以A和B區分,B是大二時才轉進來的,而A與班上的同學相處時間較久,所以我們班比較了解他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我們四人聚在一起討論報告,B負責打字,我們三人則提供建議
當時可能A講話稍微快了些,B因為來不及打完而對A大聲表達不滿,兩人因此吵了起來
因為發生得很突然,我的反應先是愣住然後注意兩個男生的情況,邊聽他們對話的內容邊想著:如果發展成動手動腳的局面我才介入制止,因為我擔心自己出言勸架反而讓事情更糟
結果交換生成了我們當中積極安撫兩方情緒的角色,我現在想起來對她還是有些歉意
後來老師也知道這個事情,有找我聊了一會兒,老師應該是透過個別聊聊的方式找了我們四個以了解詳細情況,再來我發現多了兩個群組,推測是為了減少A和B的衝突才另外開設的
儘管過程有些曲折,我們這組還是完成了報告
後續當我聽到其他同學們比較站在A那邊時,我不予置評
因為我在求學生涯中也曾遇到幾個班上特別的同學
有的到了學校不講話,或身體有殘疾,或因衛生習慣不好而遭霸凌與排擠
我不知道B經歷過什麼才塑造成現在的他
但我認為:
無論對方的過去如何,都應該設身處地,給予其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