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當初參加二階面試的經歷,那是一段既緊張又興奮的時光,因為這不僅是我進入夢想科系的重要關卡,也是一次自我挑戰的機會。以下是我對當天流程、面試形式以及教授提問的回憶,並分享一些心得。
當天的流程
面試當天我一早就抵達淡大,報到處有學長姐帶領我們前往指定教室。我參加的那年化工系的二階甄試流程主要以面試為主,並沒有安排筆試或術科考試。報到後,我們先參加了一場簡短的科系說明會,系上老師介紹了化工與材料工程的課程特色和未來發展,讓我們對科系有更深的認識。接著,便按照預約的時間進入面試教室。
面試形式:個人面試
面試採個人面試形式,每位考生單獨進入教室,面對三位教授組成的面試小組。教室的布置很簡單,三位教授坐在桌子後方,我則坐在他們對面的椅子上,這種一對三的模式讓我感到莫大的壓力。
教授的提問
面試過程中,教授一共問了我三個主要問題:
請簡單自我介紹,並告訴我們為什麼想讀化工與材料工程系?
這個問題算是暖場題,我提到自己對化學實驗的興趣,以及對新材料研發(如電池或奈米材料)的憧憬,試圖展現對科系的熱情。
你有沒有參與過與化工相關的活動或實驗?可以分享你的經驗嗎?
這個問題讓我回想起高中時參加的一次化學競賽,當時我做了一個簡單的聚合物實驗。雖然不算太深入,但我盡量描述過程中的觀察和收穫。
如果未來化工產業需要減少碳排放,你覺得材料工程可以怎麼幫上忙?
這是最後一題,也是我覺得最難回答的問題。
當時我對碳排放議題的了解僅限於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比如二氧化碳的來源和溫室效應,但要具體連結到材料工程的應用,我腦中一片空白。
我試著從「開發可回收材料」和「提高能源效率」兩個方向回答,但說得有些零散,感覺自己沒能給出很有深度的見解。事後回想,這題難在它需要跨領域的知識和即時思考能力,對當時的我來說確實是個挑戰。
簡單心得
這場二階面試,我覺得它不僅是對學術能力的考驗,更是對自信和應變能力的試煉。雖然回答最難的那題時有些手足無措,但我從中學到如何在壓力下整理思緒,這對後來的學習很有幫助。
能順利進入淡大化工系,我很感恩當時的努力,也希望未來能用所學回饋這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