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當初準備考進輔大這個系的時候,那種既緊張又興奮的心情還歷歷在目。
社會學系有什麼迷人之處?它不只是一門讓你背書的學科,而是教你用獨特的眼光解剖社會,探索人性、文化的奧秘,甚至能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變成朋友眼中的「洞察大師」。
今天,我就來跟你們分享我當初準備考試和面試的經驗,希望能給你們一點啟發!
準備考試時,我沒有把心思全放在死背書上,因為社會學不是只靠記憶力就能搞定的。
我花了很多時間看新聞、紀錄片,還會翻閱一些社會學入門書,比如《社會學的想像》。
這些東西不只幫我累積知識,還讓我在面試時能侃侃而談。
我記得每天晚上,我會挑一則社會議題,比如「網路霸凌」或「性別平等」,試著用自己的話分析原因和影響,假裝自己在跟教授對話。
這種練習真的很有效,因為它讓我習慣用邏輯思考,而不是只丟出一堆零散的資訊。
到了面試那天,我早上6點就起床了,心跳得像打鼓一樣。輔大社會學系的面試流程很簡單但不馬虎:先是報到、抽籤決定順序,然後進入教室面對三位教授。
每個人有大約10分鐘的時間,包含自我介紹和問答環節。
那天我穿著簡單乾淨的襯衫和牛仔褲,心裡一直默念:「保持冷靜,展現真實的自己。」
進到教室後,教授們都很和藹,但眼神裡帶著一種「我們在觀察你」的銳利。
第一個問題是例行公事的:「請簡單介紹自己。」我花了一分鐘講了自己的背景,特別提到我對社會議題的興趣,比如我曾參加過校內的志工活動,去偏鄉教小朋友,感受到城鄉差距的真實衝擊。
接著,真正的挑戰來了。
一位教授問我:「你覺得現代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這個問題聽起來很大,但我知道他們想聽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我的思考過程。
我深吸一口氣,說:「我覺得是『資訊過載』。
現在網路發達,每個人每天都被大量訊息轟炸,但很多人缺乏分辨真假的能力,這導致假新聞、偏見擴散,甚至影響選舉或社會團結。」我停了一下,補充說:「比如前陣子的疫情期間,謠言滿天飛,有人相信喝漂白水能治病,這不只是個人問題,還反映了社會教育和媒體素養的不足。」教授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但我感覺自己答得還不錯。
另一個教授接著問:「如果让你研究一個社會現象,你會選什麼?怎麼研究?」這個問題真的很專業,我腦子飛快轉了一下,決定挑個貼近生活的題目。
我回答:「我想研究『外送平台的興起對年輕人生活的影響』。因為我發現很多同學都在用外送,方便的背後卻可能帶來飲食不均衡或過度依賴的問題。
我會用問卷調查年輕人的使用習慣,再搭配深度訪談,了解他們的心理和生活改變。」我還加了一句:「社會學不就是要從日常小事裡找到大道理嗎?」這句話讓一位教授笑了出來,氣氛瞬間輕鬆了不少。
回想這段準備過程,我最大的心得是:社會學系要的不只是知識,而是你對世界的觀察和熱情。所以,學弟學妹們,別怕展現自己的想法,多練習用社會學的視角看問題,你們一定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