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小幫手
    2024-10-30 14:45:27

    111年 統研所考試心得 (無補習)

    111年 統研所考試心得 (無補習)-Z世代校園攻略
    ▲111年統研所考試心得(圖/freepik) 

    文/jia haoo ya

    零-前言

    因為一些原因去年12月中才報考統研
    只報中興備取2x (備註:5月通知有備取上)
    考完休息1個月覺得有機會拚上四大
    和家人討論後決定重考
     
    這份心得文對於想速成的人,幫助不大。
    畢竟沒補習,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這不是輕鬆的路!
    不過可以參考我的經歷,或許對於考生們會有幫助。
     

    一-背景

    108學年於東部某國立應數系畢(很好猜吧?)
    104學測數學均標、數甲均標、數乙前標
    系排30%、機率重修過、線代、以及數統只修一學期,都是C-剛好PASS
    GPA : 2.7/4.5
     

    二-考試成績與名第

    (由於不想被人認出,關於有公布部分名字的榜單,我不會公開我的名第)

     
    111年 統研所考試心得 (無補習)-Z世代校園攻略
    111年 統研所考試心得 (無補習)-Z世代校園攻略
     

    三-用書與資源

    主要用書

    微積分 - Calculus,Soo T.Tan.

    線性代數- Linear Algebra ,Stephen Friedberg.

    機率論 - A First Course in Probability , Sheldon Ross.

     
    數理統計&統計學 -

    Statistical inference , George Casella.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al Inference, Robert V. Hogg.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Statistics,Robert V. Hogg.

     
    輔助用書

    微積分 - 微積分學習要訣、交大基礎數學

    線性代數- 黃子嘉.線性代數與其應用(上、下)

    數統 - 郭明慶.兩本藍皮書、機率數統分類題庫

    統計學 - 張翔.提綱挈領學統計、大碩商管類所題庫
     
    線上資源

    線代:交大莊重、3Blue1Brown、清大趙啟超

    機率論:清大鄭少為-機率論

    數統:交大陳鄰安-統計學、交大陳鄰安-高等統計學 (極度推薦)

    商統:交大唐麗英-統計學(一、二)

    主要用書與輔助用書之差異

    主要用書 : 打穩該科之基礎、題目之解答格式參考、查資料的第一考量(例如考古詳解看不懂)

    輔助用書 : 觀察出題方向、練題目

    四-準備方式與心態

    時間規劃
     
    在110年中興放榜後,大概隔了1個多月才重拾書本準備。
     
    4月~5月底(基數基礎建立期)
     
    這兩個月安排讀微積分和線代的原文書及線上課程的時間,這邊我是先規畫好1個月的範圍應該要讀到哪個章節,並且以1個禮拜為單位記錄,限定自己兩個月要把這兩科讀完。
     
    微積分部份我沒看線上課程,因為沒那麼多時間慢慢培養基礎,所以線上課程部分只安排自己不熟的線代。原文書的習題建議要寫至少7成(自己挑題目寫),這是為了要讓該科的基礎知識刻在你的腦袋裡,如果你懶得這樣做,至少例題演練過一次。
     
    線代ocw我是看 交大莊重 ,線代這科是很起承轉合的科目,底子沒學好,後面會搞不懂很多東西,雖然莊重對於統研愛考的正交投影描述得不太夠,但前面好好聽好好學,底子摸練好,相信正交投影這邊可以自己應付來。

    時間安排上,周休1-2天,一天平均讀5~6小時(包含聽課時間、讀書時間以及寫習題時間)。

    6月初~8月底(機率數統基礎建立期)

    這兩個月安排讀機率和數統的原文書及線上課程的時間。這裡跟基數不一樣的是,我是先讀完機率論在來讀數統的,數統有機率論一定的程度,會能明白很多不好觀察的細節。

    機率論的部分,我並沒有安排線上課程。我覺得ROSS這本機率論寫的很直白,多看幾次就會看懂了(但習題又是另一個等級的難度XD),所以就沒安排聽課。這本最值得學的,就是他的例題和習題,練完保證你機率的水平拉高好幾個檔次。建議考生可以把裡面一些很有skillful的題目抄在筆記上,之後練考古會發現有很多相似的考古是來自這本書。

    我除了安排讀ROSS這本外,還有同時安排聽{交大唐麗英-統計學(一)}。大概6月初-7月中,弄完機率論和聽完後,以及7月中-8月底,安排{交大陳鄰安-統計學}、{交大陳鄰安-高等統計學}、{交大唐麗英-統計學(二)}、讀{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al Inference, Robert V. Hogg}和{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Statistics,Robert V. Hogg}。這邊私推陳鄰安教授的課,聽完能掌握清楚數理統計到底在幹嘛。至於練習的部份,這裡我只有寫{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Statistics,Robert V. Hogg}的習題,另一本{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al Inference, Robert V. Hogg}的題目,大部分很簡單,所以只是看過去培養個sense而已。
    時間安排上,周休1-2天,一天平均讀5-7小時。
     
    9月初~9月底(訓練題目與整理筆記期)

    這裡就把輔助用書都拿來寫一遍,以及整理前面幾個月寫的筆記。

    一樣把特別skillful的題目寫在筆記上,如果真的太冷門就算了(ex:Weierstrass Substitution)。
    時間安排上,周休1-2天,一天平均讀6~8小時。
     
    10月初-12月底(把自己往火坑推期)

    這裡我就開始寫考古,目的是想抓出常考範圍,好做一份考前能看的筆記方便做重點複習(筆記是1月初~考前所做的)。然後為何要叫火坑呢?痾…寫了就知道了XD會感受到絕望 冏

    以下是我寫的考古年分與時間對照: 

    時間 考古

    10月初~10月底 央102-107、北大105-107、政大102-106、交96、清96

    11月初~11月底 交97-107 、清97-99

    12月初~12月底 交央北108-109、清91-95、成108(只寫基數和數統)

    我寫考古以80分鐘為限來模擬考,沒有邊翻書邊寫,主要是讓自己知道哪些部份沒學熟。

    雖然正式考試是100分鐘內寫完,但建議前期給自己有點壓迫感,絕望越多,才會發現自己問題在哪!

    1月初~考前(整理考古期)

    這段時間拿來訂正考古與整理各間學校常考的部分,弄好之後做出一份簡化版的筆記,方便整體複習一遍。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為何要花那麼久的時間? 因為你前面幾個月做的筆記,通常不會那麼有助於考試,而且在寫完考古後應該有很多觀念不清的地方與筆記有衝突到,需要Dubug(即找出哪裡學的不清楚或不對)。這是很麻煩的事情,有一些章節的內容我整個翻新了…

    我覺得這段時期是最累的…

    然後這時期我有抽空看{Statistical inference , George Casella},我覺得這本真的講很好,很多數統抽象的部分詮釋的很直白有助於我數統思考,以及有助於優化筆記內容。然後這本習題我就沒做了 (有難度+時間不夠+網路解答要錢)。

    心態

    在決定重考時,我媽一直叫我要去補習。

    因為統研所那低的要命的錄取率,擔心我沒補習很佔弱勢。

    由於我有高中補習補學測全科班的慘痛經歷(結果總級分不到50),讓我瞭解到:補習會壓縮很多自己的時間影響學習效率,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補習,我才決定不補習,而且沒錢(我沒那麼強可以半工半讀)。

    在準備過程中,常在想:補習班的資源很豐富,我有什麼自信可以比得過他們?更不用說我不是學霸 。會有這認知是因為網路上的心得文,多數是補習班的上榜文,加入line考研群也是在讚頌補習班的偉大,有點造就要考統研一定要補習的環境。我覺得無補習生,最需要堅持住的應該就是 要相信自己相信能成功的自己 ,以及 相信別人所相信的自己。如果你連相信都做不到,那應該很難堅持到考前(怎麼有點饒舌XD),除了相信也要安排有系統性的schedule,這很重要不然相信就很廉價了。

    另外,可以收藏一些有正能量的詞語,讀的累或沒信心時就拿來看一看。比如某篇心得文提到的 {一個人可以選擇往後走向安全或往前走向成長。成長必需一次次的被選擇;恐懼必需一次次的被克服。} 網路上心得文有很多類似這種詞語,可以多爬爬文。

    五-各間學校之考試風格

    清華

    我覺得這間不管哪一科,考風就是什麼東西都有可能會考到。

    所以想考清大,每科盡量弄熟就對了。

    好像有點廢話,但真的就是這樣!

    不過因為題量多,相對的容錯率也高。然後清大有倒扣,如果不確定答案就別寫,寧可空白也別多扣!今年全都是畫卡+寫答案,不用過程,可以安心在題目卷上照你喜歡的過程來算。

    陽明交通大學

    我覺得要考上有點吃運氣,這間考風是題量少,相對的一題配分就很重,只能祈禱他不要出個你沒寫過的題目!

    基數: 基數我就有三題沒寫好。一題複利計算,我從96寫到110從來沒看過這題,我記得這是商科微積分的經典題,不熟所以就送掉了。以及一題大一學過的,給你函數要你畫圖,但我沒畫好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被扣分= = 還有一題給你數列,要你寫出相對的矩陣,但我找不出規律所以也沒拿分。

    機率論&統計學: 關於機率論和統計學,都能從考古上找到很多類似的。所以這兩科勤練考古+盡量寫完整即可。如果不知道寫不寫的完整,可以去問教授或學霸或po在下面,我之後如果有空會幫忙看。 我是沒人能幫我看我只好自己判斷QuQ

    對了這間考古網路上載不到,我是有從以前考生那邊拿到96-110的考古題目才能做練習的,然後111年的試卷校方沒收回去 ,有需要考古的可以底下留言。

    面試:睡過頭沒去笑死XD

    成功大學

    基數: 給我一種清大基數弱化版的感覺,出很多題,所以相對地很多東西都有可能會考出來。

    數統: 今年只出三題蠻特別的。第一題是給含inverse tanh的pdf,要回答各種問題(如MME MLE),看到時都想離開了(沒學過雙曲函數)…不過最後有想到因為pdf積分得1的性質,算出 inverse tanh等於多少,進而回答題目要的問題。第二大題配分10分我就沒寫了,看不懂問什麼。最後一大題,是考the ordered property of uniform distribution,這是數統的經典題不應失分。

    總之,成大數統的考風有點捉摸不定。

    統計學: 今年考是非、填充、以及回答問題(有三題,第一題是問卡方檢定和t檢定的統計推論會不會一樣,會的話請解釋為何,其他兩題忘了。)無母數的部分是放在是非題,但沒多準備所以就猜,只是我好像都猜錯,不然也不會那麼低分= =

    這科我就不多做評論,因為沒做過考古不清楚考風如何。能進備取純靠基數拉分。

    台灣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所)

    考的大部分是基本題(理論的那種),我還以為新所會下馬威白擔心了。
     
    基數: 都基本題,沒甚麼特別刁難的題目。
     
    統計學: 第一大題要寫出 (1)隨機變數的定義 (2)convergence in distribution的定義 (3)機率函數的定義 (4)陳述UMP Test 。

    我有全寫出來,因為我在做筆記時,有把那些數學定義,翻成白話記在筆記上,所以考試才能自行轉成數學語言寫出來。

    這邊提醒考生們,作筆記真的要好好作!而不是照書本照樣抄。

    另外,還有一題很古老的題目,給你三個隨機變數,求這三個CDF做ordered後的 joint pdf。善用PIT(提綱挈領這本書是描述成"萬流歸宗法",覺得作者想法很有趣。)和order的性質即可寫出來,目前是打聽到因為這兩大題失分而被刷下一階的。

    中央大學

    基數: 歷屆以來最難。每年必考的對角化今年沒出,著重於Taylor series的應用,把很醜的積分拿來包裝,不過只要做Taylor expansion即可解決!聽起來很簡單,但重點是數學sense要蠻高的程度才能看破,這也是為何我一開始說看原文書培養該科sense很重要。不過,真的覺得中央今年在搞考生XD。

    數統: 一樣歷屆以來最難,跟考古差很多。特別地,有一題是算小樣本的poisson信賴區間,這個在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Statistics,Robert V. Hogg}和{Statistical inference , George Casella} 這兩本都能找到。不過沒想到會拿來當作考題,記得9X年清大考古有考過沒想到今年在中央重出江湖。其他題都是蠻常見的題目,就不闡述了。
     
    台北大學

    基數: 歷屆以來最難,不過不會難到什麼地步,今年考風注重於基本定義的琢磨,整體來說還是跟考古一致但重在基本定義!害我以為統計所要轉成應數所了XD

    數統: 考了很多機率論的東西,感覺好像在寫9X年的考古,整體來說算歷屆最難。
    統計學: 991不能帶。然後我沒帶計算機,一堆題目懶得算XD 我覺得這科不用特別準備,考很多基本題,把提綱挈領讀熟即可。然後校門口很多阿嬤在賣計算機,忘記帶去考場的不用擔心!

    六-總結

    這一路走來,我覺得不輕鬆但也不會很辛苦,因為我都該讀就讀該休息就休息,不會糾結於說這題解不出來一定要搞到解出來才去休息。

    預定行程剛開始不一定如預期般地實施,這是正常的,請彈性做些調整,比如我微積分這禮拜沒達到預期進度,那我會把下禮拜線代的時間挪一點給微積分。
     
    我微積分選擇看這本,是因為這本把很多內容講解的很簡單且有附圖,統研所微積分不會出到很恐怖(清大今年也還好),我覺得挑一本自己覺得不錯的書籍即可。這裡再強調一次,無論基數還是機率數統,看原文書是為了培養該科的sense(直覺),考統研已經沒辦法考古戰術來對付了!今年的清大中央和台大統科所就有這趨向,培養基礎觀念不能馬虎!
     
    提醒一下,身體裝況要顧好,別總是大魚大肉過日子,不然準備期間常常會想睡XD
    另外睡眠狀況也是,早點休息,別常常晚睡晚起。最晚考前1個禮拜,要調整到早睡早起的習慣。要讓自己的狀態MAX去應考!
     
    還有,不要只看我這篇心得文,要考的考生可以收藏幾篇你覺得有價值的心得文,因為每個人感覺不同,我這篇文不一定能引起你的共鳴心。我在考前也是收藏很多心得文,有空閒時都會拿出來看幾篇,好調整接下來應該怎麼規劃讀書計畫。
     
    感謝各位看到這邊,也希望這些對你們有一些幫助。

    ※本文由 jia haoo ya 授權勿任意轉載,原文《111年 統研所考試心得 (無補習)》

    回覆數(0)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