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
收
到
更
多
消
息
小學到大學我們上了16年學,學習這件事,我們學會了沒?|威廉哥的財會商道
記得國小時要背國語課文或數學公式,只要都「記下來」也就滿分。所以,媽媽常陪我作作業到半夜,來記住課本的內容。
國中的時候,光英文KK音標記錯,就被罰跪在教室外的走廊上。那時背的KK音標跟三角函數,現在也忘光了。
我們前九年的學習不僅有範圍,「死記硬背」還有很大的機會過關。
到高中時,歷史課本多了前因後果,但依舊需要記朝代、年號跟重大事件。數學的解法開始變複雜,也超出光靠「記憶」可以處理的範圍。
上了大學,漸漸地我們的學習,從前因後果的標準答案變成Google大神的多種說法,資訊搜集與分析判斷的比重越來越重。
我們後七年的學習,越來越沒有標準答案,越來越需要自己去找模仿對象,自己做決定。
工作上的學習似乎也是透過同樣的路徑
我們剛入職場的時候,根據前輩的筆記跟公司的標準作業程序(SOP),只要一歩一步照做,就算完成任務,領到這個月的薪水。
可當我們越來越資深的時候,卻發現越來越多SOP沒寫、前輩沒教的事。
跟客戶的應對進退SOP沒寫。即時更新工作進度讓主管安心前輩沒教。那些新工作該接那些該推,灰色地帶沒人可以問。
好不容易跳槽到一個主管缺。前手已經走了兩個月,留下一堆不知道能不能用的文件,能不能信的數字,還有約定成俗卻沒人說淸楚的做法。
好想轉身走人,但前一個工作剛離職,總不能新工作報到不到兩個月又辭職,進也不行退也不是。就像走進人生的十字路口,連個可以依循的方向也沒有。
長嘆一聲法文「C'est la vie」(這就是人生)。
這時才發現,「學習」這件事,我們真的不確定,自己學會了沒。
在職場上修煉,有沒有什麼「學習成長地圖」這類的祕訣?
當然有,而且行之有年。一般在職場上,我們可以給自己訂定個人發展計劃(Individual Development Plan, IDP)。主要的內容如下:
確認自己三到五年的職涯發展目標
學習是有成本的,包括時間跟金錢的投入。如果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那?主管如何評估我們的能力?
那有可能學了一堆技能,但沒有可以應用的情境,也沒有機會因爲技能提升而爭取到加薪。
盤點自己的技能缺口(competence gap)
一般的徵才廣告都會有工作資格(job qualification)用以描述所需要的學歷、資歴、經歷、證照甚至人格特質。
我們可否在徵才廣告中,查詢五年後自己想去的位子,需要那些工作資格,利用這段時間補足所需的資歷?
利用「做中學」與公司共創雙贏
成人教育與兒童教育最大的不同在於自己動手做。上述SOP沒寫前輩沒教的事,只要做過一次,至少已經學會50%,其他就是靠熟練度,逐步累積。
所以一般的個人發展計劃會利用70-20-10法則安排培訓。
70%的學習透過擴大工作範疇,接觸新的業務來成長。
20%的學習透過跟主管一起執行專案,模仿學習。
10%的學習才是透過各類線上/線下課程,進到課堂由老師傳授。
學習這件事從出生到死亡,從來沒停過,只因為那是生存技能的標準配備。
不論在人生還是職場,主動管理自己的職涯目標,盤點技能缺口並安排自主學習計劃,才能讓自己更有機會實現理想的人生與職涯。
圖片來源:reputationtoday.in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3)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