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娃
2022-02-08 23:29:13

拓展國際視野自己來

拓展國際視野自己來-大學生活經驗大募集

2017年在台灣認識泰國大學生後,激發了我到泰國的慾望🔥🔥🔥

現代的科技及交通的發達促成人們能夠自由地流動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以及利用各種媒體管道了解其他國家的狀況,我們如能善加利用生活在如此便利的時代之優勢,相信增進個人的國際視野並不是一件難事,以下就自身的經驗提出幾項能夠拓展國際觀的幾個方式:

第一、結交外國朋友(可留意語文中心和國際處資訊)

當我擔任外國人的學伴期間,在給予他們協助的同時,習慣與他們聊聊天,會發現他們的成長環境與台灣的異同。舉例來說,儘管泰國和台灣的地理位置並不遠,但我對這個國家的認識非常有限,幸運地是在某次營隊中,我和來自泰國蒙酷國王科技大學的學生一起吃晚餐,那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帶著幾本從圖書館借的有關泰國的書,我和他們用英文熱絡的討論著泰國的生活是否和書中所描述的一樣。記得很有趣的是書中說到泰國人很愛用薄荷棒,一問之下有一個泰國同學立即從書包掏出了一條全新的薄荷棒,還說要送給我,讓我又驚又喜!之後和台灣同學一起合作設計遊戲,帶領泰國學生大玩團康,看見他們各個玩得不亦樂乎,參與之中無形和他們的距離拉近了許多,從這個經驗裡我了解到泰國人的個性既爽朗又熱情。儘管外國朋友總有一天必須回國,但因曾接觸過他們,對其國家有一份特殊而深刻的情感,所以日後會特別留意他們國家的動態,或是更有動力想去了解他們國家的獨特風情。

第二、閱讀書籍(可和朋友共讀,互相討論效果更佳!)

我曾閱讀《馭風男孩》這一本書,作者坎寬巴作為一名出身非洲馬拉威的青少年,運用生動活潑的文字描述他親身的經歷,有些敘述十分地「馬拉威式」,例如他形容他搭的風車塔架像是「喝了太多卡洽索烈酒而巍巍顫顫的長頸鹿」。這本書更讓我了解到馬拉威當地的生活景況,舉例來說人民時常會遇到饑荒的問題,情況嚴重到必須時常拉緊日漸鬆垮的褲帶,並且欺騙自己的肚子說自己已經用餐過了,然後拖著餓得頭暈目眩的身子到田裡繼續耕種,以自我激勵的方式度過這段困厄的日子。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的對話中,坎寬巴問他的父親他們該如何處置偷他們玉米的賊,是要殺掉他們,亦或是報警,沒想到父親竟然這樣回答他:「我們不處罰他們,因為大家的飢餓都是一樣的,我們應該學會寬恕。」這段對話讓我看到馬拉威人在艱難的日子裡依舊懷抱著一顆珍貴的同理心以及人道精神在教育著他們的孩子。

第三、出國旅行/交流(可留意各大學及國際處網站)

清華大學教授彭明輝在《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一書中寫到他鼓勵自己的孩子出國的理由包括「了解書本和媒體傳播所無法傳達的異文化精神」以及「利用異文化的衝突與反思來打破自己從社會上因襲的各種成見,讓自己從更寬廣的胸襟與視野來看待人生與社會」,他說的這兩點我深感認同。

另外,我覺得出國前還必須先做好相關的功課,也就是閱讀預計拜訪的地方的介紹資料,讓旅行產生深度。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我覺得閱讀和旅行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為閱讀可以增加旅行時的樂趣,旅行則可以增加書本的鮮活度。我曾有過這麼一次經驗,也就是在短時間內拜訪鹿港的文開書院兩次,第一次去因為不太了解這個古蹟的背景,所以只是匆匆地走過,心中沒有留下什麼感動。第二次可就不同了,帶著一本名為《台灣深度旅遊手冊 7—鹿港》的書,我站在文開書院前閱讀手上那本書對於它的介紹:「(文開書院)是清末鹿港非常重要的公共建築,相當於一所大學,為鹿港造就許多人才,可說是鹿港昔日文風鼎盛的具體表徵。」短短的文字敘述,卻使我不得不用肅然起敬的眼光看待文開書院,因為它著實意義非凡。

這次經驗讓我領悟到帶著知識去旅行,可以提高旅行的層次,因為自我的眼界,會隨著所學而擴大,同時也會知道何時眼光應該聚焦,讓旅行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能帶著滿滿的收穫和喜悅回家。所謂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我想力量兩個字,在這邊指的是一股能讓人感到滿足的喜悅之情,有了這股力量,讓旅行有了深度,感覺心靈紮實的飽滿,這是擁有再多的金錢也得不到的幸福感。

    台灣是個小島,因此我們更不能因此故步自封,而是可以善加運用各種方式打開自己的眼界,有能力時便勇敢地踏出舒適圈,到他國去經歷和台灣很不一樣的文化,相信有計畫性地培養個人的國際視野能讓生活更為飽滿、精彩,並能及時為世界貢獻一己之力!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0)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