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打工經驗分享 – 大學生該打工嗎?
萬年討論題:大學要打工嗎?
大學時期該不該打工呢?正反面意見似乎又在光譜的兩端,非常極端的主題。在這裡,我以有無經濟壓力,以及打工的好、壞處,兩大分類談談我的看法。
依照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若是你沒有因為金錢因素而產生要不要去打工的考量,基本上你算是相對幸福的人。因為你的煩惱已經在是社交需求之上,不需要為生理及安全需求煩惱。你有權利可以考慮是否要打工。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是被迫去打工,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礙於經濟的壓力。
先從現實層面來談,有經濟壓力的同學可能需要養活自己,甚至還需要金援家庭。對於他們而言,打工賺取額外的生活必要支出,變成了他們生活的重心。因為沒有這些收入,他可能無法繼續繳交下個學期的學費、住宿費,甚至連平日的餐費都要擔心。無庸置疑地,他們需要一份工作,讓他們完成大學學業。
或許,這就是社會的不公平。我一直不相信「人人生而平等」這句話。在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不公平的人生就已經開始了。
不過,也不用太過悲觀,現在很多學校都針對有經濟需求的同學,推出一些校內工讀的方案,讓他們不需要在外奔波,在校內的行政單位或教學單位工作,每個月都有一筆穩定的收入。
相反地,沒有經濟壓力的同學,也會選擇去打工。在這族群中的某些人,自認為有經濟壓力。然而,他們的壓力是來自於,父母給的零用金不夠用,在意自己能不能多買一些潮牌、多去一些高級餐廳、多唱幾次KTV、多幾次出遊、能不能跟上潮流換蘋果的新系列。
為了滿足這些不必要的物質慾望而跑去打工的人,我就會認為,他們在賤賣自己的黃金時間。在大學期間,你有很多的機會及時間,可以為自己增能,相較被迫打工的同學,你有更多的成本可以探索自己的未來志向及興趣。卻為了與同學比較行頭,或是為了社交王子、公主的娛樂需求,虛耗了自己「需要學習」的時間。
所有的物質,時間潮流一過,都會貶值。而投資在自己身上的知識及技能,是會讓自己增值的,倒不如設法規劃如何讓自己增值。在大學時期靠打工滿足這些物質慾望,雖然當下看起來亮麗風光,但畢了業,進了職場,你絕對還是靠打工滿足物質慾望,可怕吧!以上是我大學的打工經驗
希望大家也可以來討論對於打工
相關推薦
-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