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填志願需多元思考 跨領域因應產業變化
工作VS.興趣 / 逢甲大學校長 李秉乾
文/陳恆光
↑APP競賽頒獎
通過高中職階段的學習與檢測,近在眼前的美麗大學校園,只差選填志願的臨門一腳就能踏入,此時的你/妳將如何選擇,是興趣導向?是就業取向?還是其他考量?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認為,在現今社會裡,選擇校系應跳脫單一思考,從興趣、科系、學校到未來就業,甚至學校所在區域的產業特性,都須連動思考。
同時李校長也強調,科技發展與產業變化十分迅速,要能跟上時代,唯有累積自身專業、進行跨領域學習,並累積與跨域人才合作的經驗。
連動思考 不侷限單一課目
李秉乾校長表示,高中職畢業生的興趣通常未完全發掘,多以高中職有興趣的科目做為依據。但單憑目前的興趣或時下的工作做為選填志願考量,一方面,許多學系長達數十年的歷史,未必能因應時代更迭與世界變動;另一方面,於選擇的科系畢業後,並非只能從事單一職務,與其相關的銷售、通路等等,都是可以涉入的工作範疇。因此藉由多元化的連動思考,將能有更為周全的選擇。
李校長認為,現在世界變化非常快,相較於苦思就讀科系與工作的關聯,選定校系就讀後,下定決心好好學習更為重要。在這個新階段的起點,以新的學習、新的心態,為未來進行規劃與準備,便不至於擔憂未來世界或產業的任何變化。
逢甲有自由轉系開放機制
李秉乾校長指出,目前多數大學校院對學生轉系就讀,通常抱持開放態度,像逢甲就有自由轉系的開放機制,甚至可以先進入A學系、再於B學系畢業,或在128學分總數下調整A、B學系的學分比例,取得主修、第二主修或輔修的文憑。因此,提前探索學校的轉系彈性,有助於決定是否先進入選定的學校。
跨領域學習 試著走出去
李秉乾校長表示,由於未來工作未必能對應現在科系,因此要做自己學習的主人,在為未來規劃與準備的同時,除了自身系所的專業學習外,也應嘗試「走出去」,進行跨領域學習,正如逢甲大學的A、B學系設計。可以先從工作的大項目中,分析該產業所需人才,進而選擇跨域學習方向,看哪些可以「用得上」。
李校長提到,自己當年大學修習土木系畢業後,再出國進修深造機械工程、醫學工程、航空工程等專業,就是從「用得上」的角度思考。另外,從事跨域學習之際,也應練習與不同專長的人才合作,因為時下強調的「創新」,即為「跨域不同人才合作」產生。目前逢甲大學實施的專題式學習,就是讓不同科系的同學合作完成一些專題,讓同學在團隊合作過程中有所啟發。
校長治學理念
李秉乾校長說明,逢甲大學特色在於「以學生為核心」,老師與學生關係是密切的,最大目標是「培育參與社會產業升級轉型的創新人才」。為落實這項目標將透過兩個策略,第一個策略為採用麻省理工學院 CDIO與史丹佛大學 Design Thinking的專題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專業與跨域知識,及歷經從構思到運作的過程,並不斷優化。第二個策略是打造一個人工智慧融滲於學生生活與學習的校園,讓學生除了自身專業的創新能力外,也能具備社會產業升級轉型所需數位創新的能力。
↑Flashman Project-建築系
相關推薦
-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