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慈大學生觀摩科技農田

一門電腦課如何與農業產生關連呢?慈濟大學獲得教育部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補助,4月17日醫學資訊學系?訊號與系統?課程,由沈祖望老師帶領同學到宜蘭參觀小農的有機田,讓大學生能夠走進社區,了解社區的需求,甚至找到未來職場的方向。

宜蘭科技農夫陳幸延兩年前辭去軟體工程師的工作,走進了種田的行列,並打造出一個開放農業科技的實驗農田?Open Hack Farm?,與朋友們動手組裝一套「微型氣象站」,以及自製田間感測器放植於實驗農場中。慈大醫資系的同學們來參觀陳幸延的農田,從科技農夫的經驗中,了解如何應用科技專長,解決現代農業的問題。

沈祖望老師提醒同學們,希望同學們可以多多了解農夫的需求,仔細想想能夠提供什麼幫助?學期末必須提出與農業相關的作品。陳幸延一一介紹田裡的作物,以及各種自製的軟體和機器,也鼓勵同學們能夠發揮創意,將農業管理變得有趣又方便。

自製的土壤感測器可以偵測到土裡的溫度和乾濕度,每三十分鐘記錄一次,利用15公分左右大小的太陽能板儲電,非常環保有方便。尤其農夫的田如果離住家遠,氣候不一樣,農夫就可以透過土壤感應器知道何時需要去澆水了。

由於每個小區域的氣候都不一樣,以前靠的是老農夫的經驗傳承,透過「微型氣象站」可以記錄下當地區域的氣候,掌握每個季節適合耕種的作物。例如番茄需要的20-25度的氣候,生長期75天左右,從微型氣象台的紀錄中就可以知道甚麼時間最適合種植番茄,並透過裝置在農田的紅外線照相機就可以知道各區農作的生長情形,即使是刮風下雨有不需要親自去巡田。醫資系何星邑同學覺得非常酷,第一次看到科技可以這樣幫助農業。

對於這群年輕同學而言,電腦科技比農作物更貼近自己的生活,葉芷瑄同學說這是她第一次真的看到,踩在田埂上。每一樣東西對她還說都很新奇。

走了一趟田間,同學們對於想要做的計劃更有想法,林青陽同學表示,住在都市裡沒有農地,但我們會種盆栽,所以他想要做一個可以測試盆栽土壤乾濕度的感應器,可以直接傳到手機,讓忙碌的都市人不會因為忘了澆水而讓植物缺乏照顧。

 

引述文章/圖片來源自:慈濟大學,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 知名企業高薪職缺
  • 中台灣
  • 新鮮人找工作專區
  • 1111人力銀行
  • 滿意度問卷
  • 南台灣
  • 落點分析